。
隻見小厮手裡拿着個禀帖并一篇帳目,回說:“黑山村的烏莊頭來了。
”
賈珍道:“這個老砍頭的今兒才來。
”說着,賈蓉接過禀帖和帳目,忙展開捧着,賈珍倒背着兩手,向賈蓉手内隻看紅禀帖上寫着:“門下莊頭烏進孝叩請爺、奶奶萬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
新春大喜大福,榮貴平安,加官進祿,萬事如意。
”賈珍笑道:“莊家人有些意思。
”賈蓉也忙笑說:“别看文法,隻取個吉利罷了。
”一面忙展開單子看時,隻見上面寫着:“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鲟鳇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蛏幹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幹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禦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幹菜一車,外賣粱谷,牲口各項之銀共折銀二千五百兩。
外門下孝敬哥兒姐兒頑意:活鹿兩對,活白兔四對,黑兔四對,活錦雞兩對,西洋鴨兩對。
”
賈珍便命帶進他來。
一時,隻見烏進孝進來,隻在院内磕頭請安。
賈珍命人拉他起來,笑說:“你還硬朗。
”烏進孝笑回:“托爺的福,還能走得動。
”賈珍道:“你兒子也大了,該叫他走走也罷了。
”烏進孝笑道:“不瞞爺說,小的們走慣了,不來也悶的慌。
他們可不是都願意來見見天子腳下世面?他們到底年輕,怕路上有閃失,再過幾年就可放心了。
”賈珍道:“你走了幾日?”烏進孝道:“回爺的話,今年雪大,外頭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的很,耽擱了幾日。
雖走了一個月零兩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爺心焦,可不趕着來了。
”賈珍道:“我說呢,怎麼今兒才來。
我才看那單子上,今年你這老貨又來打擂台來了。
”烏進孝忙進前了兩步,回道:“回爺說,今年年成實在不好。
從三月下雨起,接接連連直到八月,竟沒有一連晴過五日。
九月裡一場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裡地,連人帶房并牲口糧食,打傷了上千上萬的,所以才這樣。
小的并不敢說謊。
”賈珍皺眉道:“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兩銀子來,這夠作什麼的!如今你們一共隻剩了八九個莊子,今年倒有兩處報了旱澇,你們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過年了。
”烏進孝道:“爺的這地方還算好呢!我兄弟離我那裡隻一百多裡,誰知竟大差了。
他現管着那府裡八處莊地,比爺這邊多着幾倍,今年也隻這些東西,不過多二三千兩銀子,也是有饑荒打呢。
”賈珍道:“正是呢,我這邊都可,已沒有什麼外項大事,不過是一年的費用費些。
我受些委屈就省些。
再者年例送人請人,我把臉皮厚些。
可省些也就完了。
比不得那府裡,這幾年添了許多花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卻又不添些銀子産業。
這一二年倒賠了許多,不和你們要,找誰去!”烏進孝笑道:“那府裡如今雖添了事,有去有來,娘娘和萬歲爺豈不賞的!”賈珍聽了,笑向賈蓉等道:“你們聽,他這話可笑不可笑?”賈蓉等忙笑道:“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裡知道這道理。
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了我們不成!他心裡縱有這心,他也不能作主。
豈有不賞之理,按時到節不過是些彩緞古董頑意兒。
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這二年那一年不多賠出幾千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
再兩年再一回省親,隻怕就精窮了。
”賈珍笑道:“所以他們莊家老實人,外明不知裡暗的事。
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裡頭苦。
”賈蓉又笑向賈珍道:“果真那府裡窮了。
前兒我聽見鳳姑娘和鴛鴦悄悄商議,要偷出老太太的東西去當銀子呢。
”賈珍笑道:“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他必定是見去路太多了,實在賠的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項的錢,先設此法使人知道,說窮到如此了。
我心裡卻有一個算盤,還不至如此田地。
”說着,命人帶了烏進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