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請入相見。
隻見那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
操暗想曰:“今東郡大荒,官僚軍民,皆有饑色,此人何得獨肥?”因問之曰:“公尊顔充腴,以何調理而至此?”對曰:“某無他法,隻食淡三十年矣。
”操乃颔之;又問曰:“君居何職?”對曰:“某舉孝廉。
原為袁紹、張楊從事。
今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觐。
官封正議郎。
濟陰定陶人。
姓董,名昭,字公仁。
”曹操避席曰:“聞名久矣!幸得于此相見。
”遂置酒帳中相待,令與荀彧相會。
忽人報曰:“一隊軍往東而去,不知何人。
”操急令人探之。
董昭曰:“此乃李傕舊将楊奉,與白波帥韓暹,因明公來此,故引兵欲投大梁去耳。
”操曰:“莫非疑操乎?”昭曰:“此乃無謀之輩,明公何足慮也。
”操又曰:“李郭二賊,此去若何?”昭曰:“虎無爪,鳥無翼,不久當為明公所擒,無足介意。
”
操見昭言語投機,便問以朝廷大事。
昭曰:“明公興義兵以除暴亂,入朝輔佐天子,此五伯之功也。
但諸将人殊意異,未必服從。
今若留此,恐有不便。
惟移駕幸許都為上策。
然朝廷播越,新還京師,遠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複徙駕,不厭衆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将軍決計之。
”操執昭手而笑曰:“此吾之本志也。
但楊奉在大梁,大臣在朝,不有他變否?”昭曰:“易也。
以書與楊奉,先安其心。
明告大臣,以京師無糧,欲車駕幸許都,近魯陽,運轉糧食,庶無欠缺懸隔之憂。
大臣聞之,當欣從也。
”操大喜。
昭謝别。
操執其手曰:“凡操有所圖,惟公教之。
”昭稱謝而去。
操于是日與衆謀士密議遷都之事。
時侍中太史令王立私謂宗正劉艾曰:“吾仰觀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鎮星于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于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
吾觀大漢氣數将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
”又密奏獻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
代火者土也。
代漢而有天下者,當在魏。
”操聞之,使人告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遠,幸勿多言。
”操以是告彧。
彧曰:“漢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
許都屬土,到彼必興。
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
他日必有興者。
”操意遂決。
次日,入見帝,奏曰:“東都荒廢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轉運糧食艱辛。
許都地近魯陽,城郭宮室,錢糧民物,足可備用。
臣敢請駕幸許都,惟陛下從之。
”帝不敢不從;群臣皆懼操勢,亦莫敢有異議;遂擇日起駕。
操引軍護行,百官皆從。
名利場
行不到數程,前至一高陵。
忽然喊聲大舉,楊奉、韓暹領兵攔路。
徐晃當先,大叫:“曹操欲劫駕何往!”操出馬視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便令許褚出馬與徐晃交鋒。
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操即鳴金收軍,召謀士議曰:“楊奉、韓暹誠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拚之,當以計招之。
”行軍從事滿寵曰:“主公勿慮。
某向與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晚扮作小卒,偷入其營,以言說之,管教他傾心來降。
”操欣然遣之。
是夜滿寵扮作小卒,混入彼軍隊中,偷至徐晃帳前,隻見晃秉燭被甲而坐。
寵突至其前,揖曰:“故人别來無恙乎?”徐晃驚起,熟視之曰:“子非山陽滿伯甯耶?何以至此?”寵曰:“某現為曹将軍從事。
今日于陣前得見故人,欲進一言,故特冒死而來。
”晃乃延之坐,問其來意。
寵曰:“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于楊、韓之徒?曹将軍當世英雄,其好賢禮士,天下所知也;今日陣前見公之勇,十分敬愛,故不忍以健将決死戰,特遣寵來奉邀。
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晃沈吟良久,乃喟然歎曰:“吾固知奉、暹非立業之人,奈從之久矣,不忍相舍。
”寵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晃起謝曰:“願從公言。
”寵曰:“何不就殺奉、暹而去,以為進見之禮?”晃曰:“以臣弑主,大不義也。
吾決不為。
”寵曰:“公真義士也。
”晃遂引帳下數十騎,連夜同滿寵來投曹操。
早有人報知楊奉。
奉大怒,自引千騎來追,大叫:“徐晃反賊休走!”正追趕間,忽然一聲炮響,山上山下,火把齊明,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