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20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内閣受诏

首頁
    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

    ”乃回馬向天子稱賀,竟不獻還寶雕弓,親自懸帶。

    圍場已罷,宴于許田。

    宴畢,駕回許都。

    衆人各自歸歇。

    雲長問玄德曰:“操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

    操與帝相離隻一馬頭,其心腹之人,周回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雲長曰:“今日不殺此賊,後必為禍。

    ”玄德曰:“且宜秘之,不可輕言。

    ” 卻說獻帝回宮,泣謂伏皇後曰:“朕自即位以來,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後遭傕、泛之亂。

    常人未受之苦,吾與汝當之。

    後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

    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今日在圍場上,身迎呼賀,無禮已極,早晚必有異謀。

    吾夫婦不知死所也!”伏皇後曰:“滿朝公卿,俱食漢祿,竟無一人能救國難乎?”言未畢,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帝、後休憂;吾舉一人,可除國害。

    ”帝視之,乃伏皇後之父伏完也。

    帝掩淚問曰:“皇丈亦知操賊之專橫乎?”完曰:“許田射鹿之事,誰不見之?但滿朝之中,非操宗族,則其門下。

    若非國戚,誰肯盡忠讨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

    車騎将軍國舅董承可托也。

    ”帝曰:“董國舅多赴國難,朕躬素知;可宜入内,共議大事。

    ”完曰:“陛下左右皆操賊心腹,倘事洩,為禍不淺。

    ”帝曰:“然則奈何?”完曰:“臣有一計:陛下可制衣一領,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卻于帶襯内縫一密诏以賜之,令到家見诏,可以晝夜畫策;神鬼不覺矣。

    ”帝然之,伏完辭出。

     帝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寫之,暗令伏皇後縫于玉帶紫錦襯内,卻自穿錦袍,自系此帶,令内史宣董承入。

    承見帝禮畢,帝曰:“朕夜來與後說霸河之苦,念國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勞。

    ”承頓首謝。

    帝引承出殿,到太廟,轉上功臣閣内。

    帝焚香禮畢,引承觀畫像。

    中間畫漢高祖容像。

    帝曰:“吾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創業?”承大驚曰:“陛下戲臣耳。

    聖祖之事,何為不知?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長,提三尺劍,斬蛇起義,縱橫四海,三載亡秦,五年滅楚;遂有天下,立萬世之基業。

    ”帝曰:“祖宗如此英雄,子孫如此懦弱,豈不可歎!”因指左右二輔之像曰:“此二人非留侯張良、酇侯蕭何耶?”承曰:“然也。

    高祖開基創業,實賴二人之力。

    ”帝回顧左右較遠,乃密謂承曰:“卿亦當如此二人立于朕側。

    ”承曰:“臣無寸功,何以當此?”帝曰:“朕想卿西都救駕之功,未嘗少忘,無可為賜。

    ”因指所著袍帶曰:“卿當衣朕此袍,系朕此帶,常如在朕左右也。

    ”承頓首謝。

    帝解袍帶賜承,密語曰:“卿歸可細視之,勿負朕意。

    ”承會意,穿袍系帶,辭帝下閣。

    早有人報知曹操曰:“帝與董承登功臣閣說話。

    ”操即入朝來看。

    董承出閣,才過宮門,恰遇操來;急無躲避處,隻得立于路側施禮。

    操問曰:“國舅何來?”承曰:“适蒙天子宣召,賜以錦袍玉帶。

    ”操問曰:“何故見賜?”承曰:“因念某舊日西都救駕之功,故有此賜。

    ”操曰:“解帶我看。

    ”承心知衣帶中必有密诏,恐操看破,遲延不解。

    操叱左右急解下來,看了半晌,笑曰:“果然是條好玉帶!再脫下錦袍來借看。

    ”承心中畏懼,不敢不從,遂脫袍獻上。

    操親自以手提起,對日影中細細詳看。

    看畢,自己穿在身上,系了玉帶,回顧左右曰:“長短如何?”左右稱美。

    操謂承曰:“國舅即以此袍帶轉賜與吾,何如?”承告曰:“君恩所賜,不敢轉贈;容某别制奉獻。

    ”操曰:“國舅受此衣帶,莫非其中有謀乎?”承驚曰:“某焉敢?丞相如要,便當留下。

    ”操曰:“公受君賜,吾何相奪?聊為戲耳。

    ”遂脫袍帶還承。

     承辭操歸家,至夜獨坐書院中,将袍仔細反複看了,并無一物。

    承思曰:“天子賜我袍帶,命我細觀,必非無意;今不見甚蹤迹,何也?”随又取玉帶檢看,乃白玉玲珑,碾成小龍穿花,背用紫錦為襯,縫綴端整,亦并無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