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27回 美髯公千裡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将

首頁
    卻說曹操部下諸将中,自張遼而外,隻有徐晃與雲長交厚,其餘亦皆敬服;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

    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

    汝等皆當效之。

    ”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

    程昱曰:“丞相待關某甚厚,今彼不辭而去,亂言片楮,冒渎鈞威,其罪大矣。

    若縱之使歸袁紹,是與虎添翼也。

    不若追而殺之,以絕後患。

    ”操曰:“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因謂張遼曰:“雲長封金挂印,财賄不足以動其心,爵祿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

    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後日記念。

    ”張遼領命,單騎先往。

    曹操自變量十騎随後而來。

     卻說雲長所騎赤兔馬,日行千裡,本是趕不上;因欲護送車仗,不敢縱馬,按辔徐行。

    忽聽背後有人大叫:“雲長且慢行!”回頭視之,見張遼拍馬而至。

    關公教車仗從人,隻管望大路緊行;自己勒住赤兔馬,按定青龍刀,問曰:“文遠莫非欲追我回乎?”遼曰:“非也。

    丞相知兄遠行,欲來相送,特先使我請住台駕,别無他意。

    ”關公曰:“便是丞相鐵騎來,吾願決一死戰!”遂立馬于橋上望之。

    見曹操自變量十騎,飛奔前來;背後乃是許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輩。

    操見關公橫刀立馬于橋上,令諸将勒住馬匹,左右排開。

    關公見衆人手中皆無軍器,方始放心。

    操曰:“雲長行何太速?”關公于馬上欠身答曰:“關某前曾禀過丞相。

    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

    累次造府,不得參見,故拜書告辭,封金挂印,納還丞相。

    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

    ”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負前言?恐将軍途中乏用,特具路資相送。

    ”一将便從馬上托過黃金一盤。

    關公曰:“累蒙恩賜,尚有餘資。

    留此黃金以賞将士。

    ”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萬一,何必推辭?”關公曰:“區區微勞,何足挂齒?”操笑曰:“雲長天下義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

    錦袍一領,略表寸心。

    ”令一将下馬,雙手捧袍過來。

    雲長恐有他變,不敢下馬,用青龍刀尖挑錦袍披于身上,勒馬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

    ”遂下橋望北而去。

    許褚曰:“此人無禮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騎,吾數十餘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

    ”曹操自引衆将回城,于路歎想雲長不已。

     不說曹操自回。

    且說關公來追車仗,約行三十裡,卻隻不見。

    雲長心慌,縱馬四下尋之。

    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将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隻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着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

    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于地。

    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

    ”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符儉。

    因世亂流落江湖,聚衆五百餘人,劫掠為生。

    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将兩夫人劫掠上山。

    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

    且聞将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

    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死。

    今獻頭與将軍請罪。

    ”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

    ”關公教急取下山。

    不移時,百餘人簇擁車仗前來。

    關公下馬停刀,叉手于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将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

    ”關公問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

    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

    ”關公聽言,乃拜謝廖化。

    廖化欲以部下人送關公。

    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餘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

    廖化又拜送金帛,關公亦不受。

    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雲長将曹操贈袍事,告知二嫂,催促車仗前行。

    至天晚,投一村莊安歇。

    莊主出迎,須發皆白,問曰:“将軍姓甚名誰?”關公施禮曰:“吾乃劉玄德之弟關某也。

    ”老人曰:“莫非斬顔良、文醜的關公否?”公曰:“便是。

    ”老人大喜,便請入莊。

    關公曰:“車上還有二位夫人。

    ”老人便喚妻女出迎。

    二夫人至草堂上,關公叉手立于二夫人之側。

    老人請公坐,公曰:“尊嫂在上,安敢就坐?”老人乃令妻女請二夫人入内室款待,自于草堂款待關公。

    關公問老人姓名。

    老人曰:“吾姓胡,名華。

    桓帝時曾為議郎,緻仕歸鄉。

    今有小兒胡班,在荥陽太守王植部下為從事。

    将軍若從此處經過,某有一書寄與小兒。

    ”關公允諾。

     次日早膳畢,請二嫂上車,取了胡華書信,相别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