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公覆約定,先通消息過江,吾以兵接應。
”澤曰:“某已離江東,不可複還。
望丞相别遣機密人去。
”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洩漏。
”澤再三推辭;良久,乃曰:“若去則不可久停,便當行矣。
”
操賜以金帛,澤不受,辭别出營,再駕扁舟,重回江東,來見黃蓋,細說前事。
蓋曰:“非公能辯,則蓋徒受苦矣。
”澤曰:“吾今去甘甯寨中,探蔡中、蔡和消息。
”蓋曰:“甚善。
”澤至甯寨,甯接入。
澤曰:“将軍昨為救黃公覆,被周公瑾所辱,吾甚不平。
”甯笑而不答。
正話間,蔡和、蔡中至。
澤以目送甘甯。
甯會意,乃曰:“周公瑾隻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為念。
我今被辱,羞見江左諸人!”說罷,咬牙切齒,拍案大叫。
澤乃虛與甯耳邊低語。
甯低頭不言,長歎數聲。
蔡和、蔡中見澤、甯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将軍何故煩惱?先生有何不平?”澤曰:“吾等腹中之苦,汝豈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吳投曹耶?”阚澤失色。
甘甯拔劍而起曰:“吾事已為窺破,不可不殺之以滅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憂。
吾亦當以心腹之事相告。
”甯曰:“可速言之。
”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來詐降者。
二公若有歸順之心,吾當引進。
”甯曰:“汝言果真乎?”二人齊聲曰:“安敢相欺?”甯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賜其便也!”二蔡曰:“黃公覆與将軍被辱之事,吾已報知丞相矣。
”澤曰:“吾已為黃公覆獻書丞相,今特來見興霸,相約同降耳。
”甯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當傾心相投。
”于是四人共飲,同論心事。
二蔡實時寫書,密報曹操,說甘甯與某同為内應。
阚澤另自修書,遣人密報曹操。
書中具言黃蓋欲來,未得其便。
但看船頭插青牙旗而來者,即是也。
卻說曹操連得二書,心中疑惑不定,聚衆謀士商議曰:“江左甘甯,被周瑜所辱,願為内應;黃蓋受責,令阚澤來納降;俱未可深信。
誰敢直入周瑜寨中,探聽實信?”蔣幹進曰:“某前日空往東吳,未得成功,深懷慚愧。
今願舍身再往,務得實信,回報丞相。
”操大喜,即時令蔣幹上船。
幹駕小舟,徑到江南水寨邊,便使人傳報。
周瑜聽得幹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隻在此人身上!”遂囑咐魯肅:“請龐士元來,為我如此如此。
”原來襄陽龐統,字士元,因避亂寓居江東。
魯肅曾薦之于周瑜,統未及往見。
瑜先使肅問計于統曰:“破曹當用何策?”統密謂肅曰:“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餘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後功可成也。
”肅以告瑜,瑜深服其論,因謂肅曰:“為我行此計者,非龐士元不可。
”肅曰:“隻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
周瑜沉吟未決。
正尋思沒個機會,忽報蔣幹又來。
瑜大喜,一面分付龐統用計;一面坐于帳上,使人請幹。
幹見不來接,心中疑慮,教把船于僻靜岸口系纜,乃入寨見周瑜。
瑜作色曰:“子翼何故欺吾太甚?”蔣幹笑曰:“吾想與你乃舊日弟兄,特來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瑜曰:“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前番吾念舊日交情,請你痛飲一醉,留你同榻;你卻盜吾私書,不辭而去,歸報曹操,殺了蔡瑁、張允,緻使吾事不成。
今日無故又來,必不懷好意!吾不看舊日之情,一刀兩段!本待送你過去,争奈吾一二日間,便要破曹賊;待留你在軍中,又必有洩漏。
”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
待吾破了曹操,那時渡你過江未遲。
”
蔣幹再欲開言,周瑜已入帳後去了。
左右取馬與蔣幹乘坐,送到西山背後小庵歇息,撥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