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龐統聞言,吃了一驚;急回視其人,原來卻是徐庶。
統見是故人,心下放定。
回顧左右無人,乃曰:“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如何?”統曰:“元直真欲破我計耶?”庶曰:“吾感劉皇叔厚恩,未嘗忘報。
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說過終身不設一謀,今安肯破兄良策?隻是我亦随軍在此,兵敗之後,玉石不分,豈能免難?君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緘口遠避矣。
”統笑曰:“元直如此高見遠識,諒此有何難哉?”庶曰:“願先生賜教。
”統去徐庶耳邊略說數句。
庶大喜,拜謝。
龐統别卻徐庶,下船自回江東。
且說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
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
早有探事人報知曹操,說:“軍中傳言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
”操大驚,急聚衆謀士商議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憂者,韓遂、馬騰耳。
軍中謠言,雖未辨虛實,然不可不防。
”言未畢,徐庶進曰:“庶蒙丞相收錄,恨無寸功報效。
請得三千人馬,星夜往散關把住隘口。
如有緊急,再行告報。
”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無憂矣。
散關之上,亦有軍兵。
公統領之。
目下撥三千馬步軍,命臧霸為先鋒,星夜前去,不可稽遲。
”徐庶辭了曹操,與臧霸便行。
此便是龐統救徐庶之計。
後人有詩曰:
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
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遊魚脫釣鈎。
高老頭
曹操自遣徐庶去後,心中稍安,遂上馬先看沿江旱寨,次看水寨。
乘大船一隻,于中央上建“帥”字旗号,兩旁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張。
操居于上。
時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
天氣晴明,平風靜浪。
操令置酒設樂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會諸将。
”天色向晚,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
長江一帶,如橫素練。
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禦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
文武衆官,各依次而坐。
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謂衆官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兇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
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
”文武皆起謝曰:“願得早奏凱歌。
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
”操大喜,命左右行酒。
飲至半夜,操酒酣,遙指南岸曰:“周瑜、魯肅,不識天時。
今幸有投降之人,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
”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洩漏。
”操大笑曰:“座上諸公,與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礙?”又指夏口曰:“劉備、諸葛亮,汝不料蝼蟻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顧謂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
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
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
吾今新構銅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
”言罷大笑。
唐人杜牧之有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
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
”操又大笑。
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将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
今對此景,甚有慷慨。
吾當作歌,汝等和之。
”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時可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遶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歌罷,衆和之,共皆歡笑。
忽座間一人進曰:“大軍相當之際,将士用命之時,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視之,乃揚州刺史,沛國相人,姓劉,名馥,字符穎。
馥起自合淝,創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學校,廣屯田,興治教,久事曹操,多立功績。
當下操橫槊問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遶樹三匝,無枝可依。
’此不吉之言也。
”操大怒曰:“汝安敢敗吾興!”手起一槊,刺死劉馥。
衆皆驚駭,遂罷宴。
次日,操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