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國演義 第77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首頁
    卻說孫權求計于呂蒙。

    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路而逃。

    麥城正北有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

    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麥城之北二十裡。

    彼軍至,不可與敵,隻可随後掩殺。

    彼軍定無戰心,必奔臨沮。

    卻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臨沮山僻小路,關某可擒矣。

    今遣将士各門攻打,隻空北門,待其出走。

    ”權聞計,令呂範再蔔之。

    卦成,範告曰:“此卦主敵人投西北而走,今夜亥時必然就擒。

    ”權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枝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謂王甫曰:“吾悔昔日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将複如何?”甫哭告曰:“今日之事,雖子牙複生,亦無計可施也。

    ”趙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劉封、孟達按兵不動之故。

    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來,以圖恢複?”公曰:“吾亦欲如此。

    ”遂上城觀之。

    見北門外敵軍不多,因問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勢若何?”答曰:“此去皆是山僻小路,可通西川。

    ”公曰:“今夜可走此路。

    ”王甫谏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公曰:“雖有埋伏,吾何懼哉!”即下令:馬步官軍,嚴整裝束,準備出城。

    甫哭曰:“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與部卒百餘人,死據此城;城雖破,身不降也!專望君侯速來救援!” 公亦與泣别。

    遂留周倉與王甫同守麥城。

    關公自與關平、趙累引殘卒二百餘人,突出北門。

    關公橫刀前進。

    行至初更以後,約走二十餘裡,隻見山凹處,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到;為首大将朱然,驟馬挺槍叫曰:“雲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馬輪刀來戰。

    朱然便走。

    公乘勢追殺,一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

    公不敢戰,望臨沮小路而走。

    朱然率兵掩殺。

    關公所随之兵,漸漸稀少。

    走不得四五裡,前面喊聲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驟馬舞刀殺來。

    公大怒,輪刀相迎;隻三合,潘璋敗走。

    公不敢戀戰,急望山路而走。

    背後關平趕來,報說趙累已死于亂軍中矣。

    關公不勝悲惶,遂令關平斷後。

    公自在前開路,随行止剩得十餘人。

    行至決口,兩下是山,山邊皆蘆葦敗草,樹木叢雜。

    時已五更将盡。

    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鈎套索,一齊并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

    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将馬忠所獲。

    關平知父被擒,火速來救;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

    平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

    至天明,孫權聞關公父子已被擒獲,大喜,聚衆将于帳中。

     少時,馬忠簇擁關公至前。

    權曰:“孤久慕将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公平昔自以為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軍今日還服孫權否?”關公厲聲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權回顧衆官曰:“雲長世之豪傑,孤深愛之。

    今欲以禮相待,勸使歸降,如何?”主簿左鹹曰:“不可。

    昔曹操得此人時,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聽其斬關殺将而去,緻使今日反為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

    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後患。

    ”孫權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

    ”遂命推出。

    于是關公父子皆遇害。

    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也。

    關公卒年五十八歲。

    後人有詩歎曰: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又有詩曰:名利場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漢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關公既殁,坐下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與孫權。

    權即賜馬忠騎坐。

    其馬數日不食草料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