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已被擒獲。
今汝力窮勢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吾乃漢将,安肯降吳狗乎!”挺槍縱馬,率蜀軍奮力死戰,不下百餘合;往來沖突,不能得脫。
彤長歎曰:“吾今休矣!”言訖,口中吐血,死于吳軍之中。
後人贊傅彤詩曰:
彜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
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将軍。
蜀祭酒程畿,匹馬奔至江邊,招呼水軍赴敵,吳兵随後追來,水軍四散奔逃。
畿部将叫曰:“吳兵至矣,程祭酒快走罷!”畿怒曰:“吾自從主上出軍,未嘗赴敵而逃!”言未畢,吳兵驟至,四下無路,畿拔劍自刎。
後人有詩贊曰:
慷慨蜀中程祭酒,身留一劍答君王。
臨危不改平生志,博得聲名萬古香。
時吳班、張南久圍彜陵城,忽馮習到,言蜀兵敗,遂引軍來救先主,孫桓方才得脫。
張、馮二将,正行之間,前面吳兵殺來,背後孫桓從彜陵城殺出,兩下夾攻。
張南、馮習,奮力沖突,不能得脫,死于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贊曰:
馮習忠無二、張南義少雙。
沙場甘戰死,史冊共流芳。
包法利夫人
吳班殺出重圍,又遇吳兵追趕;幸得趙雲接着,救回白帝城去了。
時有蠻王沙摩柯,匹馬奔走,正逢周泰,戰二十餘合,被泰所殺。
蜀将杜路、劉甯盡皆降吳。
蜀營一應糧草器仗,尺寸不存。
蜀将川兵,降者無數。
時孫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于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
後人立廟江濱,号曰枭姬祠。
尚論者作詩歎之曰:
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
至今江畔遺碑在,猶着千秋烈女名。
卻說陸遜大獲全功,引得勝之兵,往西追襲。
前離夔關不遠,遜在馬上看見前面臨山傍江,一陣殺氣,沖天而起;遂勒馬回顧衆将曰:“前面必有埋伏。
三軍不可輕進。
”即倒退十餘裡,于地勢空闊處,排成陣勢以禦敵軍;即差哨馬前去探視。
回報并無軍屯在此,遜不信,下馬登山望之,殺氣複起。
遜再令人仔細探視,哨馬回報,前面并無一人一騎。
遜見日将西沈,殺氣越加,心中猶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
回報江邊止有亂石八九十堆,并無人馬。
遜大疑,令尋土人問之。
須臾,有數人到。
遜問曰:“何人将亂石作堆?如何亂石堆中有殺氣沖起?”土人曰:“此處地名魚腹浦。
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于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内而起。
”
陸遜聽罷,上馬自變量十騎來看石陣;立馬于山坡之上,但見四面八方,皆有門有戶。
遜笑曰:“此乃惑人之術耳,有何益焉!”遂自變量騎下山坡來,直入石陣觀看。
部将曰:“日暮矣,請都督早回。
”遜方欲出陣,忽然狂風大作。
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
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
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
正驚疑間,忽見一老人立于馬前,笑曰:“将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
”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并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
遜問曰:“長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諸葛孔明之嶽父黃承彥也。
昔小婿入川之時,于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
反複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臨去之時,曾分付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将迷于陣中,莫要引他出來。
’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見将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軍陷沒于此,故特從生門引出也。
”遜曰:“公曾學此陣法否?”黃承彥曰:“變化無窮,不能學也。
”遜慌忙下馬拜謝而回。
後杜工部有詩曰: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陸遜回寨歎曰:“孔明真‘卧龍’也!吾不能及!”于是下令班師。
左右曰:“劉備兵敗勢窮,困守一城,正好乘勢擊之;今見石陣而退,何也?”遜曰:“吾非懼石陣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詐與父無異,今知吾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
吾若深入西川,急難退矣。
”遂令一将斷後,遜率大軍而回。
退兵未及二日,三處人來飛報:“魏兵曹仁出濡須,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馬數十萬,星夜至境,未知何意。
”遜笑曰:“不出吾之所料。
吾已令兵拒之矣。
”
正是:
雄心方欲吞西蜀,勝算還須禦北朝。
未知如何退兵,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