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張苞,左邊關興,兩軍沖出,萬弩齊發。
背後姜維、馬岱、張冀三路兵又殺到。
鐵車兵大亂。
越吉元帥望後面山谷間而逃,正逢關興;交馬隻一合,被興舉刀大喝一聲,砍死于馬下。
雅丹丞相早被馬岱活捉,解投大寨來。
羌兵四散逃竄。
孔明升帳。
馬岱押過雅丹來。
孔明叱武士去其縛,賜酒壓驚,用好言撫慰。
雅丹深感其德。
孔明曰:“吾主乃大漢皇帝,今命吾讨賊,爾如何反助逆?吾今放你回去,說與汝主:吾國與爾乃鄰邦,永結盟好,勿聽反賊之言。
”遂将所獲羌兵及車馬器械,盡給還雅丹,俱放回國。
衆皆拜謝而去。
孔明引三軍連夜投祁山大寨而來,命關興、張苞引軍先行;一面差人赍表奏報捷音。
卻說曹真連日望羌人消息,忽有伏路軍來報說:“蜀兵拔寨收拾起程。
”郭淮大喜曰:“此因羌兵攻擊,故爾退去。
”遂分兩路追趕。
前面蜀兵亂走,魏兵随後追趕。
先鋒曹遵正趕之間,忽然鼓聲大震,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将,乃魏延也;大叫:“反賊休走!”曹遵大驚,拍馬交鋒;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斬于馬下。
副先鋒朱贊引兵追趕,忽然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将,乃趙雲也。
朱贊措手不及,被雲一槍刺死。
曹真、郭淮見兩路先鋒有失,欲收兵回;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關興、張苞兩路兵殺出,圍了曹真、郭淮,痛殺一陣。
曹、郭二人,引敗兵沖路走脫。
蜀兵全勝,直追到渭水,奪了魏寨。
曹真折了兩個先鋒,哀傷不已;隻得寫本申朝,乞撥援兵。
卻說魏主曹睿設朝,近臣奏曰:“大都督曹真,數敗于蜀,折了兩個先鋒,羌兵又折了無數,其勢甚急。
今上表求救,請陛下裁處。
”睿大驚,急問退軍之策。
華歆奏曰:“須是陛下禦駕親征,大會諸侯,人皆用命,方可退也。
不然,長安有失,關中危矣。
”太傅锺繇奏曰:“凡為将者,知過于人,則能制人。
孫子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臣量曹真雖久用兵,非諸葛亮對手。
臣以全家良賤保舉一人,可退蜀兵。
未知聖意準否?”睿曰:“卿乃大老元臣;有何賢士,可退蜀兵,早召來與朕分憂。
”锺繇奏曰:“向者,諸葛亮欲興師犯境,但懼此人,故散流言,使陛下疑而去之,方敢長驅大進。
今若複用之,則亮自退矣。
”睿問何人。
繇曰:“骠騎大将軍司馬懿也。
”睿歎曰:“此事朕亦悔之。
今仲達現在何處?”繇曰:“近聞仲達在宛城閑住。
”睿即降诏,遣使持節,複司馬懿官職,加為平西都督,就起南陽諸路軍馬,前赴長安。
睿禦駕親征,令司馬懿克日到彼聚會。
使命星夜望宛城去了。
卻說孔明自出師以來,累獲全勝,心中甚喜,正在祁山寨中,會聚議事,忽報鎮守永安宮李嚴,令子李豐來見。
孔明隻道東吳犯境,心甚驚疑,喚入帳中問之。
豐曰:“特來報喜。
”孔明曰:“有何喜?”豐曰:“昔日孟達降魏,乃不得已也。
彼時曹丕愛其才,時以駿馬金珠賜之,曾同辇出入,封為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鎮守上庸、金城等處,委以西南之任。
自丕死後,曹睿即位,朝中許多人嫉妒,孟達日夜不安,常謂諸将曰:‘吾本蜀将,勢逼于此。
’今累差心腹人,持書來見家父,教早晚代禀丞相:前者五路下川之時,曾有此意;今在新城,聽知丞相伐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就彼舉事,徑取洛陽,丞相取長安,兩京大定矣。
今某引來人并累次書信呈上。
”孔明大喜,厚賞李豐等。
忽細作人報說魏主曹睿,一面駕幸長安;一面诏司馬懿複職,加為平西都督,起本處之兵,于長安聚會。
孔明大驚。
參軍馬谡曰:“量曹睿何足道!若來長安,可就而擒之。
丞相何故驚訝?”孔明曰:“吾豈懼曹睿耶?所患者惟司馬懿一人而已。
今孟達欲舉大事,若遇司馬懿,事必敗矣。
達非司馬懿對手,必被所擒。
孟達若死,中原不易得也。
”馬谡曰:“何不急修書,令孟達提防?”孔明從之,即修書令來人星夜回報孟達。
卻說孟達在新城,專望心腹人回報。
一日,心腹人到來,将孔明回書呈上。
孟達拆封視之。
書略曰:
近得書,足知公忠義之心,不忘故舊,吾甚喜慰。
若成大事,則公漢朝中興第一功臣也。
然極宜謹密,不可輕易托人。
慎之!戒之!近聞曹睿複诏司馬懿起宛、洛之兵,若聞公舉事,必先至矣。
須萬全提備,勿視為等閑也。
孟達覽畢,笑曰:“人言孔明心多,今觀此事可知矣。
”乃具回書令心腹人來答孔明。
孔明喚入帳中。
其人呈上回書。
孔明拆封視之。
書略曰:
适承鈞教,安敢少怠?竊謂司馬懿之事,不必懼也。
宛城離洛城約八百裡,至新城約千二百裡。
若司馬懿聞達舉事,須表奏魏主,往複一月間事。
達城池已固,諸将與三軍皆在深險之地。
司馬懿即來,達何懼哉?丞相寬懷,惟聽捷報。
孔明看畢,擲書于地而頓足曰:“孟達必死于司馬懿之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