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莊客入來報說:“有本州知府,帶領三五十部漢到莊,便問祝家莊事情。
”李慶慌忙叫杜興開了莊門,放下吊橋,迎接入莊。
李應把條白絹搭膊絡着手,出來迎迓,邀請進莊裡前廳。
知府下了馬,來到廳上,居中坐了。
側首坐着孔目,下面一個押番,幾個虞候,階下盡是許多節級牢子。
李應拜罷,立在廳前。
知府問道:“祝家莊被殺一事,如何?”李應答道:“小人因被祝彪射了一箭,有傷左臂,一向閉門不敢出去,不知其實。
”知府道:“胡說!祝家莊見有狀子告你結連梁山泊強寇,引誘他軍馬,打破了莊。
前日又受他鞍馬、羊酒、采段、金銀。
你如何賴得過?知情是你。
”李應告道:“小人是知法度的人,如何敢受他的東西?”知府道:“難信你說。
且提去府裡,你自與他對理明白。
”喝叫獄卒牢子捉了,“帶他州裡去,與祝家分辯。
”兩下押番,虞候,把李應縛了。
衆人族擁知府上了馬。
知府又問道:“那個是杜主管杜興?”杜興道:“小人便是。
”知府道:“狀上也有你名,一同帶去,也與他鎖了。
”一行人都出莊門。
當時拿了李應、杜興,離了李家莊,腳不停地解來。
行不過三十餘裡,隻見林子邊撞出宋江、林沖、花榮、楊雄、石秀一班人馬,攔住去路。
林沖大喝道:“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那知府人等,不敢抵敵,撇了李應、杜興,逃命去了。
宋江喝叫趕上。
衆人趕了一程,回來說道:“我們若趕上時,也把這個烏知府殺了。
但自不知去向。
”便與李應、杜興解了縛索,開了鎖,便牽兩疋馬過來,與他兩個騎了。
宋江便道:“且請大官人上梁山泊躲幾時如何?”李應道:“:卻是使不得。
知府是你們殺了,不幹我事。
”宋江笑道:“官司裡怎肯與你如此分辯。
我們去了,必然要負累了你。
既是大官人不落草,且在山寨消停幾日,打聽得沒事了時,再下山來不遲。
”當下不由李應、杜興不行,大隊軍馬中間,如何回得來。
一行三軍人馬,迤裡回到梁山泊了。
寨裡頭領晁蓋等衆人,擂鼓吹笛,下山來迎接。
把了接風酒,都上到大寨裡聚義廳上,扇圈也似坐下。
請上李應與衆頭領都相見了。
兩個講禮已罷,李應禀宋江道:“小可兩個,已送将軍到大寨了,既與衆頭領亦都相見了,在此趨侍不妨。
隻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教小人下山則個。
”吳學究笑道:“大官人差矣!寶眷已都到山寨了。
貴莊一把火,已都燒做白地。
大官人卻回那裡去?”李應不信。
早見車仗人馬,隊隊上山來。
李應看時,卻見是自家的莊客并老小人等。
李應連忙來問時,妻子說道:“你被知府捉了來,随後又有兩個巡檢,引着四個都頭,帶領二百來士兵,到來抄劄家私。
把我們好好地教上車子,将家裡一應箱籠、牛羊、馬疋、驢騾等項,都拿了去。
又把莊院放起火來,都燒了。
”李應聽罷,隻叫得苦。
晁蓋、宋江都下廳伏罪道:“我等弟兄們端的久聞大官人好處,因此行出這條計來,萬望大官人情恕。
”李應見了如此言事,隻得随順了。
宋江道:“且請宅眷後廳耳房中安歇。
”李應又見廳前、廳後這許多頭領亦有家眷老小在彼,便與妻子道:“隻得依允他過。
”宋江等當時請至廳前,叙說閑話。
衆皆大喜。
宋江便取笑道:“大官人,你看我叫過兩個巡檢并那知府過來。
”扮知府的是蕭讓,扮巡檢的兩個是戴宗、楊林,孔目的是裴宣,扮虞候的是金大堅、侯健。
又叫喚那四個都頭,卻是李俊、張橫、馬麟、白勝。
李應都看了,目睜口呆,言語不得。
宋江喝叫小頭目,快殺牛宰馬,與大官人陪話,慶賀新上山的十二位頭領。
乃是:李應、孫立、孫新、解珍、解寶、鄒淵、鄒潤、杜興、樂和、時遷,女頭領扈三娘、顧大嫂同樂大娘子、李應宅眷,另做一席,在後堂飲酒。
正廳上大吹大擂。
衆多好漢,飲酒至晚方散。
新到頭領,俱各撥房安頓。
次日又作席面會請衆頭領作主張。
宋江喚王矮虎來說道:“我當初在清風寨時許下你一頭親事,懸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願。
今日我父親有個女兒,招你為婿。
”宋江自去請出宋太公來,引着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
宋江親自與他陪話,說道:“我這兄弟王英,雖有武藝,不及賢妹。
是我當初曾許下他一頭親事,一向未曾成得。
今日賢妹認義我父親了。
衆頭領都是媒人,今朝是個良辰吉日,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
”一丈青見宋江義氣深重,推不得。
兩口兒隻得拜謝了。
晁蓋等衆人皆喜,都稱領宋公明真乃有德有義之士。
當日盡皆筵席,飲酒慶賀。
正飲宴間,隻見山下有人來報道:“朱貴頭領酒店裡有個郓城縣人在那裡,要來見頭領。
”晁蓋、宋江聽得報了,大喜道:“既是這恩人上山來入夥,足遂平生之願。
”不知那個人來?有分教:枷稍起處,打翻路柳牆花,大斧落時,殺倒幼童稚子。
皆是兩籌好漢恩逢義,一個軍師智隐情。
畢竟來的是郓城縣什麼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