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卻聽誰人講說長生不死之法?”老兒答道:“老漢是本處薊州管下九宮縣二仙山下人氏。
因來這城中買些好香,回去聽山上羅真人講說長生不死之法。
”戴宗尋思道:“莫不公孫勝也在那裡?”便問老人道:“丈丈,貴村曾有個公孫勝麼?”老人道:“客官問别人定不知,多有人不認的他,老漢和他是鄰舍。
他隻有個老母在堂。
這個先生一向雲遊在外,比時喚做公孫一清。
如今出姓,都隻叫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孫勝。
此是俗名,無人認得。
”戴宗道:“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戴宗又拜問丈丈道:“九宮縣二仙山離此間多少路?清道人在家麼?”老人道:“二仙山隻離本縣四十五裡便是。
清道人他是羅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師如何放他離左右。
”戴宗聽了大喜,連忙催趱面來吃,和那老兒一同吃了,算還面錢,同出店肆,問了路途。
戴宗道:“丈丈先行,小可買些香紙,也便來也。
”老人作别去了。
戴宗、李逵回到客店裡,取了行李包裹,再拴上甲馬,離了客店,兩個取路投九宮縣二仙山來。
戴宗使起神行法,四十五裡片時到了。
二人來到縣前,問二仙山時,有人指道:“離縣投東,隻有五裡便是。
”兩個又離了縣治,投東而行,果然行不到五裡,早望見那座仙山,委實秀麗。
但見:
青山削翠,碧岫堆雲。
兩崖分虎踞龍蟠,四面有猿啼鶴唳。
朝看雲封山頂,暮觀日挂林梢。
流水潺湲,澗内聲聲鳴玉珮;飛泉瀑布,洞中隐隐奏瑤琴。
若非道侶修行,定有仙翁煉藥。
當下戴宗、李逵來到二仙山下。
見個樵夫,戴宗與他施禮說道:“借問此間清道人家在何處居住?”樵夫指道:“隻過這個山嘴,門外有條小石橋的便是。
”兩個抹過山嘴來,見有十數間草房,一周遭矮牆,牆外一座小小石橋。
兩個來到橋邊,見一個村姑提一籃新果子出來。
戴宗施禮問道:“娘子從清道人家出來,清道人在家麼?”村姑答道:“在屋後煉丹。
”戴宗心中暗喜。
有詩為證:
半空蒼翠擁芙蓉,天地風光迥不同。
十裡青松栖野鶴,一溪流水泛春紅。
疏煙白鳥長空外,玉殿瓊樓罨畫中。
欲識真仙高隐處,便從林下覓形蹤。
戴宗、李逵兩個立在門前,戴宗分付李逵道:“你且去樹背後躲一躲,待我自入去見了他,卻來叫你。
”戴宗自入到裡面看時,一帶三間草房,門上懸挂一個蘆簾。
戴宗咳嗽了一聲,隻見一個婆婆從裡面出來。
戴宗看那婆婆,但見:
蒼然古貌,鶴發酡顔。
眼昏似秋月籠煙,眉白如曉霜映日。
青裙素服,依稀紫府元君;布襖荊钗,仿佛骊山老姥。
形如天上翔雲鶴,貌似山中傲雪松。
戴宗當下施禮道:“告禀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相見一面。
”婆婆問道:“官人高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從山東到此。
”婆婆道:“孩兒出外雲遊,不曾還家。
”戴宗道:“小可是舊時相識,要說一句緊要的話,求見一面。
”婆婆道:“不在家裡。
有甚話說,留下在此不妨,待回家自來相見。
”戴宗道:“小可再來。
”就辭了婆婆,卻來門外對李逵道:“今番須用着你。
方才他娘說道不在家裡,如今你可去請他。
他若說不在時,你便打将起來。
卻不得傷犯他老母,我來喝住你便罷。
”
李逵先去包裹裡取出雙斧,插在兩胯下,入的門裡,叫一聲:“着個出來!”婆婆慌忙迎着問道:“是誰?”見了李逵睜着雙眼,先有八分怕他,問道:“哥哥有甚話說?”李逵道:“我是梁山泊黑旋風,奉着哥哥将令,教我來請公孫勝。
你教他出來,佛眼相看;若還不肯出來,放一把鳥火,把你家當都燒做白地。
莫言不是。
早早出來!”婆婆道:“好漢莫要恁地。
我這裡不是公孫勝家,自喚做清道人。
”李逵道;“你隻叫他出來,我自認得他鳥臉!”婆婆道:“出外雲遊未歸。
”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壁。
婆婆向前攔住。
李逵道:“你不叫你兒子出來,我隻殺了你!”拿起斧來便砍,把那婆婆驚倒在地。
隻見公孫勝從裡面走将出來,叫道:“不得無禮!”有詩為證:
李逵巨斧白如霜,驚得婆婆命欲亡。
幸得戴宗來救護,公孫方肯出中堂。
戴宗便來喝道:“鐵牛如何吓倒老母!”戴宗連忙扶起。
李逵撇了大斧,便唱個喏道:“阿哥休怪,不恁地你不肯出來。
”公孫勝先扶娘入去了,卻出來拜請戴宗、李逵,邀進一間靜室坐下,問道:“虧二位尋得到此。
”戴宗道:“自從師父下山之後,小可先來薊州尋了一遍,并無打聽處,隻糾合得一夥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