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首頁
    亡了。

    今宋兵作兩路而來,攻取清溪。

    ”方臘見報大驚,當下聚集兩班大臣商議。

    方臘道:“汝等衆卿各受官爵,同占州郡城池,共享富貴。

    豈期今被宋江軍馬席卷而來,州城俱陷,止有清溪大内。

    今聞宋兵兩路而來,如何迎敵?”當有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啟奏道:“今次宋兵人馬已近神州内苑,宮廷亦難保守。

    奈緣兵微将寡。

    陛下若不禦駕親征,誠恐兵将不肯盡心向前。

    ”方臘道:“卿言極當。

    ”随即傳下聖旨:“命三省六部、禦史台官、樞密院、都督府護駕,二營金吾、龍虎,大小官僚,都跟随寡人禦駕親征,決此一戰。

    ”婁丞相又奏:“差何将帥可做前部先鋒?”方臘道:“着殿前金吾上将軍、内外諸軍都招讨皇侄方傑為正先鋒,馬步親軍都太尉、骠騎上将軍杜微為副先鋒,部領幫源洞大内護駕禦林軍一萬五千,戰将三十餘員前進。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招軍征進。

    ”原來這方傑是方臘的親侄兒,乃是歙州皇叔方垕長孫。

    聞知宋兵盧先鋒殺了他公公,正要來報仇。

    他願為前部先鋒。

    這方傑平生習學,慣使一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那杜微原是歙州山中鐵匠,會打軍器,亦是方臘心腹之人,會使六口飛刀,隻是步鬥。

    方臘另行聖旨一道,差禦林護駕都教師賀從龍,撥與禦林軍一萬,總督兵馬,去敵歙州盧俊義軍馬。

    有詩為證: 八郡山川已敗傾,便馳黃屋特親征。

     宋江兵勢無人敵,國破身亡是此行。

     不說方臘分調人馬,兩處迎敵。

    先說宋江大隊軍馬起程,水陸并進,離了睦州,望清溪縣而來。

    水軍頭領李俊等,引領水軍船隻,撐駕從溪灘裡上去。

    且說吳用與宋江在馬上同行,并馬商議道:“此行去取清溪幫源,誠恐賊首方臘知覺,逃竄深山曠野,難以得獲。

    若要生擒方臘,解赴京師,面見天子,必須裡應外合,認得本人,可以擒獲。

    亦要知方臘去向下落,不緻被其走失。

    ”宋江道:“若要如此,須用詐降,将計就計,方可得裡應外合。

    前者柴進與燕青去做細作,至今不見些消耗。

    今次着誰去好?須是會詐投降的。

    ”吳用道:“若論愚意,隻除非叫水軍頭領李俊等,就将船内糧米去詐獻投降,教他那裡不疑。

    方臘那厮是山僻小人,見了許多糧米船隻,如何不收留了?”宋江道:“軍師高見極明。

    ”便喚戴宗随即傳令,從水路裡直至李俊處說知:“如此如此,教你等衆将行計。

    ”李俊等領了計策,戴宗自回中軍。

     李俊卻叫阮小五、阮小七扮做梢公,童威、童猛扮做随行水手,乘駕六十隻糧船,船上都插着新換的獻糧旗号,卻從大溪裡使将上去。

    将近清溪縣,隻見上水頭早有南國戰船迎将來,敵軍一齊放箭。

    李俊在船上叫道:“休要放箭,我有話說。

    俺等都是投拜的人,特将糧米獻納大國,接濟軍士。

    萬望收錄。

    ”對船上頭目看見李俊等船上并無軍器,因此就不放箭。

    使人過船來,問了備細,看了船内糧米,便去報知婁丞相,禀說:“李俊獻糧投降。

    ”婁敏中聽了,叫喚投拜人上岸來。

    李俊登岸見婁丞相,拜罷,婁敏中問道:“你是宋江手下甚人?有何職役?今番為甚來獻糧投拜?”李俊答道:“小人姓李名俊,原是浔陽江上好漢,就江州劫法場救了宋江性命。

    他如今受了朝廷招安,得做了先鋒,便忘了我等前恩,累次窘辱小人。

    見今宋江雖然占得大國州郡,手下弟兄漸次折得沒了,他猶自不知進退,威逼小人等水軍向前。

    因此受辱不過,特将他糧米船隻,徑自私來獻納,投拜大國。

    ”婁丞相見李俊說了這一席話,就便準信,便引李俊來大内朝見方臘,具說獻糧投拜一事。

    李俊見方臘,再拜起居,奏說前事。

    方臘坦然不疑,加封李俊為水軍都總管之職,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皆封水寨副總管,且教隻在清溪管領水寨守船,“待寡人退了宋江軍馬,還朝之時,别有賞賜。

    ”李俊拜謝了出内,自去搬運糧米上岸,進倉交收,不在話下。

    有詩為證: 神謀妙算擒方臘,先遣行人假獻糧。

     指日宋軍平大内,清溪花鳥亦凄涼。

     再說宋江與吳用分調軍馬,差關勝、花榮、秦明、朱仝四員正将為前隊,引軍直進清溪縣界,正迎着南國皇侄方傑。

    兩下軍兵各列陣勢。

    南軍陣上,方傑橫戟在馬,杜微步行在後。

    那杜微渾身挂甲,背藏飛刀五把,手中仗口七星寶劍,跟在後面。

    兩将出到陣前。

    宋江陣上,秦明首先出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傑。

    方傑亦不打話,兩将便鬥。

    那方傑年紀後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連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方傑見秦明手段高強,也放出自己平生學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