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便是國姓爺,原姓鄭,大名上成下功。
當初國姓爺率領義師,進攻江南,圍困江甯,功敗垂成,在退回台灣之前,接納總舵主的創議,設立了這個天地會。
那時咱們的總舵主,便是國姓爺的軍師。
我和方兄弟、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以及青木堂的尹香主等等,都是國姓爺軍中校尉士卒。
”
韋小寶知道“國姓爺”便是鄭成功,當年得明朝皇帝賜姓為朱,因此人們尊稱他為“國姓爺”。
鄭成功在江浙閩粵一帶聲名極響,他于康熙元年去世,其時逝世未久,人人提到他進,語氣之間還是十分恭敬。
茅十八也曾跟他說起過的。
蔡德忠又道:“咱們大軍留在江南的甚多,無法都退回台灣,有些退到廈門,那也隻是一小部分,因此總舵主奉國姓爺之命,留在中土,成立天地會,聯絡國姓爺的舊部。
凡是曾随國姓爺攻打江浙的兵将,自然都成為會中兄弟,不必由人接引,也不須察看。
但若外人要入會,就得查察明白,以防有奸細混入。
”
他說到這裡,頓了一頓,臉上忽然現出異樣神采,繼續說道:“想當年咱們大軍從台灣出發,一共是一十七萬人馬,五萬水軍,五萬騎兵,五萬步兵,一萬人遊擊策應,又有一萬『鐵人兵』,個個身披鐵甲,手持長矛,專斫鞑子兵的馬足,兵刃羽箭傷他不得。
鎮江揚篷山那一戰,總舵主領兵二千,大破鞑子兵一萬八千人,當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我是總舵主麾下第八鎮的統兵官,帶兵沖殺過去,隻聽得鞑子兵人人大叫:『馬魯,馬魯!契胡,契胡!”
韋小寶隻聽得眉飛色舞,問道:“那是什麼?”蔡德忠道:“『馬魯,馬魯』是鞑子話『媽啊,媽啊』的意思,『契胡,契胡』便是『逃啊,逃啊!』”衆人都笑了起來。
馬超興笑道:“蔡香主一說起當年攻克鎮江、大殺鞑子兵的事,便興高采烈,三日三夜也說不完。
你接引人給韋兄弟說會中規矩,這般說來,說到韋兄弟的須子跟你一般長了,還是說不完……”話到此處,突然想起韋小寶是個小太監,怎麼有胡子?偷眼向韋小寶瞧了一眼,見他不以為意,才放了心。
這時李力世進來回報,香堂已經設好。
陳近南引著衆人來到後堂。
韋小寶見一張闆桌上供著兩個靈牌,中間一個寫著“大明天子之位”,側邊一個寫著“大明延平郡主、擡讨大将軍鄭之位”,闆桌上供著一個豬頭,一個羊頭,一隻雞,一尾魚,插著七枝香。
衆人一齊跪下,向靈位拜了。
蔡德忠在供桌上取過一張白紙,朗聲讀道:
“天地萬有,回複大明,滅絕胡虜。
吾人當同生同死,仿桃園故事,約為兄弟,姓洪名金蘭,合為一家。
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姊妹,複拜五祖及始祖萬雲龍為洪家之全神靈。
吾人以甲寅七月二十五日醜時為生時。
凡昔二京十三省,當一心同胡虜剿滅之天兆。
吾人當行陳近南之命令,曆五湖四海,以求英雄豪傑。
焚香設誓,順天行道,恢複明朝,報仇雪恥。
歃血誓盟,神明降鑒。
”
蔡德忠念罷演詞,解釋道:“韋兄弟這番話中所說桃園結義的故事,你知道嗎?”韋小寶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蔡德忠道:“對了,你入了天地會,大家便都是兄弟了。
我們和總舵主是兄弟,你拜了他老人家為師,大家是你的伯伯叔叔,因此你見了我們要磕頭。
但從今而後,大家都是兄弟,你就不用再向我們磕頭子。
”韋小寶應道:“是。
”心想:“那好得很。
”
蔡德忠道:“我們天地會,又稱為洪門,洪就是明太祖的年号洪武。
姓洪名金蘭,就是洪門兄弟的意思。
我洪門尊萬雲龍為始祖,那萬雲龍,就是國姓爺了。
一來國姓爺真姓真名,兄弟們不敢随便亂叫;二來如果鞑子的鷹爪們聽了諸多不便,所以兄弟之間,稱國姓爺為萬雲龍。
『萬』便是千千萬萬人,『雲龍』是雲從龍。
千千萬萬人保定大明天子,恢複我錦繡江山。
韋兄弟,這是本會的秘密,可不能跟會外的朋友說起,就算茅十八爺是你的好朋友、好兄弟,也是不能跟他說的。
”韋小寶點頭道:“我知道了。
茅大哥挺想入咱們天地會,咱們能讓他入會嗎?”蔡德忠道:“日後韋兄弟可以做他的接引人,會中再派人詳細查察之後,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
蔡德忠又道:“七月二十五日醜時,是本會創立的日子時辰。
本會五祖,乃是這軍在江甯殉難的五位大将,第一位姓甘名輝。
想當年我大軍攻打江甯,我統率鎮兵,奉了總舵主軍師之命,埋伏在江甯西城門外,鞑子兵……”他一說到當年攻打江甯府,指手劃腳,不由得越說越遠。
馬超光微笑插嘴:“蔡香主,攻打江甯府之事,咱們慢慢再說不遲。
”
蔡德忠一笑,伸手輕輕一彈自己額頭,道:“對,對,一說起舊事,就是沒了沒完。
現下我讀『三點革命詩』,我讀一句,你跟著念一句。
”當下讀詩道:“三點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門莫通風。
養成銳勢從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