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明天就鳴呼哀哉,豈不糟糕之至?”說道:“你剛才用手指彈了彈,那妞兒便服服帖帖,這是什麼功夫?”
澄觀道:“這是‘一指禅’功夫,師叔不會嗎?”韋小寶道:“我不會。
不如你教了我罷。
”澄觀道:“師叔有命,自當遵從。
這‘一指禅’功夫,也不難學,隻要認穴準确,指上勁透對方穴道,也就成了。
”
韋小寶大喜,忙道:“那好極了,你快快教我。
”心想學會了這門功夫,手指這麼彈得幾彈,那綠衣姑娘便即動彈不得,那時要她做老婆,還不容易?而“也不難學”四字,更是關鍵所在。
天下功夫之妙,無過于此,霎時間眉花眼笑,心癢難搔。
澄觀道:“師叔的易筋内功,不知練到了第幾層,請你彈一指試試。
”韋小寶道:“怎樣彈法?”澄觀屈指彈出,嗤的一聲,一股勁氣激射出去,地下一張落葉飄了起來。
韋小寶笑道:“那倒好玩。
”學着他樣,也是右手拇指扣住中指,中指彈出去,這一下自然無聲無息,連灰塵也不濺起半點。
澄觀道:“原來師叔沒練過易筋經内功,要練這門内勁,須得先練般若掌。
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師叔掌力深淺,再傳授易筋經。
”韋小寶道:“般若掌我也不會。
”澄觀道:“那也不妨,咱們來拆拈花擒拿手。
”韋小寶道:“什麼拈花擒拿手,可沒聽見過。
”
澄觀臉上微有難色,道:“那麼咱們試拆再淺一些的,試金剛神掌好了。
這個也不會?就從波羅蜜手試起好了。
也不會?那要試散花掌。
是了,師叔年紀小,還沒學到這路掌法,韋陀掌?伏虎掌?羅漢拳?少林長拳?”他說一路拳法,韋小寶便搖一搖頭。
澄觀見韋小寶什麼拳法都不會,也不生氣,說道:“咱們少林派武功循序漸進,入門之後先學少林長拳,熟習之後,再學羅漢拳,然後學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當根柢了,可以學韋陀掌。
如果不學韋陀掌,那麼學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韋小寶口唇一動,便想說:“這大慈大悲千手式我倒會。
”随即忍住,知道海老公所教的這些什麼大慈大悲千手式,十招中隻怕有九招半是假的,這個“會”字,無論如何說不上。
隻聽澄觀續道:“不論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聰明勤力的,學七八年也差不多了。
如果悟性高,可以跟着學散花掌。
學到散花掌,武林中别派子弟,就不大敵得過了。
是否能學波羅蜜手,要看各人性子不近于練武,進境慢些。
再過十年,淨清或許可以練韋陀掌。
淨濟學武不專心,我看還是專門念金剛經參禅的為是。
”
韋小寶倒油了口涼氣,說道:“你說那一指禅并不難學,可是從少林長拳練起,一路路拳法練将下來,練成這一指禅,要幾年功夫?”
澄觀道:“這在般若堂的典籍中是有得記載的。
五代後晉年間,本寺有一位法慧禅師,生有宿慧,入寺不過三十六年,就練成了一指禅,進展神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料想他前生一定是一位武學大宗師,許多功夫是前生帶來的。
其次是南宋建炎年間,有一位靈興禅師,也不過花了三十九年時光。
那都是天縱聰明、百年難遇的奇才,令人好生佩服。
前輩典型,後人也隻有神馳想像了。
”
韋小寶道:“你開始學武,到練成一指禅,花了多少時候?”
澄觀微笑道:“師侄從十一歲上起始上少林長拳,總算運氣極好,拜晦智禅師座下,學得比同門師兄弟們快得多,到五十三歲,于這指法已略窺門徑。
”
韋小寶道:“你從十一歲練起,到了五十三歲時略跪什麼門闩,那麼總共練了四十二年才練成?”澄觀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練成一指禅,本派千餘年來,老衲名列第三。
”頓了一頓,又道:“不過老衲的内力修力平平,若以指力而論,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
”說到這裡,又不禁沮喪。
韋小寶心想:“管你排第三也好,第七十三也好,老子前世不修,似乎沒從娘胎裡帶來什麼武功,要花四十二年時光來練這指法,我和那小妞兒都是五六十歲老頭子,老太婆啦。
老子還練個屁!”說道:“人家小姑娘隻練得一兩年,你要練四五十年才勝得過她,實在差勁之至。
”
澄觀早想到了此節,一直在心下盤算,說道:“是,是!咱們少林武功如此給人家比了下去,實在……實在不……不大好。
”
韋小寶道:“什麼不大好,簡直糟糕之極。
咱們少林派這一下子,可就抓不到武林中的牛耳朵,馬耳朵了。
你是般若堂首座,不想個法子,怎對得起幾千幾萬年來少林寺的高僧?你死了以後,見到法什麼禅師、靈什麼禅師,還有我的師兄晦智禅師,大家責問你,說你隻是吃飯拉屎,卻不管事,不想法子保全少林派的威名,豈不羞也羞死了?”
澄觀老臉通紅,十分惶恐,連連點頭,道:“師叔指點得是,待師侄回去,翻查般若堂中的武功典籍,看有什麼妙法,可以速成。
”韋小寶喜道:“是啊,你倘若查不出來,咱們少林派也不用再在武林中混了。
不如請這兩位小姑娘來,讓那大的做方丈,小的做般若堂首座。
由她二人來傳授武功,比咱們那此笨頭笨腦的傻功夫,定是強得多了。
”
澄觀一怔,問道:“她們兩位女施主,怎能做本寺的方丈,首座?”
韋小寶道:“誰教你想不出武功速成的法子?方丈丢臉,你自己丢臉,那也不用說了,少林派從此在武林中沒了立足之地,本寺幾千名和尚,都要去改拜兩個小姑娘為師了。
大家都說,花了幾十年時光來學少林派武功,又有什麼用?兩個小姑娘隻學得一年半載,便喀喇、喀喇,把少林寺和尚的手腳都折斷了。
大家保全手腳要緊,不如恭請小姑娘來做般若堂首座罷。
”
這番言語隻把澄觀聽得額頭汗水涔涔而下,雙手不住發抖,顫聲道:“是,是!請兩位小姑娘來做本寺的方丈、座首,唉,那……那太丢人了。
”韋小寶道:“可不是嗎?那時候咱們也不收少林派了。
”澄觀問道:“那……那叫什麼派?”韋小寶道:“不如幹脆叫少女派好啦,少林寺改成少女寺。
隻消将山門上的牌匾取下來,刮掉那個‘林’字,換上一個‘女’字,隻改一個字,那也容易得緊。
”澄觀臉如土色,忙道:“不成,不成!我……我這就去想法子。
師叔,恕師侄不陪了。
”合十行禮,轉身便走。
韋小寶道:“且慢!這件事須得嚴寒秘密。
倘若寺中有人知道了,可大大的不妥。
”澄觀問道:“為什麼?”韋小寶道:“大家信不過你,也不知你想不想得出法子。
那兩個小姑娘還在寺中養傷,大家心驚膽戰之下,都去磕頭拜師,咱們偌大少林派,豈不就此散了?”
澄觀道:“師叔指點的是。
此事有關本派興衰存亡,那是萬萬說不得的。
”心中好生感激,心想這位師叔年紀雖小,卻眼光遠大,前輩師尊,果然了得,若非他靈台明澈,具卓識高見,少林派不免變了少女派,千年名派,萬動不複。
韋小寶見他匆匆而去,袍袖顫動,顯是十分驚懼,心想:“老和尚拚了老命去想法子,總會有些門道想出來。
我這番話人人都知破綻百出,但隻要他不和旁人商量,諒這笨和尚也不知我在騙他。
”想起躺在榻上那小姑娘容顔如花,一陣心猿意馬,又想進房去看她幾眼。
回頭走得幾步,門帷下突然見到藍裙一晃,想起那藍衫女郎出手狠辣,身邊沒了澄觀保駕,單身入房,非大吃苦頭不可,隻得歎了口氣,回到自已禅房休息。
次日一早起來,便到東禅院去探望。
治病的老僧合十道:“師叔早。
”韋小寶道:“女施主的傷處好些了嗎?”那老僧道:“那位女施主半夜裡醒轉,知道身在本寺,定要即刻離去,口出無禮言語,師侄好言相勸,她說決不死在小……小……小僧的廟裡。
”韋小寶聽他吞吞吐吐,知道這小姑娘不是罵自己為“小淫賊”,便是“小惡僧”,問道:“那便如何”?那老僧道:“師侄不敢阻攔,反正那女施主的傷也無大礙,隻得讓她們去了,已将這事禀告了方丈。
”
韋小寶點點頭,好生沒趣,暗想:“這小姑娘一去,不知到了哪裡?她無名無姓,又怎查得到?”怪那老僧辦事不力,埋怨了幾句,轉念一想:“這兩個小妞容貌美麗,大大的與衆不同,出手時各家各派的功夫都有,終究會查得到。
”于是踱到般若堂中。
隻見澄觀坐在地下,周身堆滿了數百本簿籍,雙手抱頭,苦苦思索,眼中都是紅絲,多半是一晚不睡,瞧他模樣,自然是沒想出善法。
他見到韋小寶進來,茫然相對,宛若不識,竟是潛心苦思,對身周一切視而不見。
韋小寶見他神情苦惱,想要安慰他幾句,跟他說兩個小姑娘已去,眼下不必着急,轉念一想:“他如不用心,如何想得出來?隻怕我一說,這老和尚便從事偷懶了。
”
倏忽月餘,韋小寶常到般若堂行走,但見澄觀瘦骨伶仃,容色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