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吳三桂;又知他毫無學問,以為曹操也做過皇帝。
韋小寶道:“這第三件寶貝,是一塊大理石屏風,天然生成的風景,圖畫中有隻小黃莺兒站在樹上,樹底下有一頭大老虎。
吳三桂言道:‘屏風倒也珍貴,就可惜猛虎是在樹下,小黃莺兒卻站在高枝之上。
’”
康熙道:“他這三句話,都不過是比喻,未必是有心造反。
”韋小寶道:“皇上寬洪大量,愛惜奴才。
吳三桂倘若有三分良心,知道感恩圖報,那就好了。
隻可惜他就會向朝中的王公大臣送禮,這位黃金一千兩,那位白銀兩萬兩,出手闊綽得不得了。
那三件寶貝,卻又不向皇上進貢。
”康熙笑道:“我可不貪圖他甚麼東西。
”韋小寶道:“是啊,吳三桂老是向朝廷要饷銀,請犒賞,銀子拿到手,倒有一大半留在北京,送給了文武百官。
奴才對他說:‘王爺,你送金子銀子給當朝那些大官,出手實在太闊氣了,我都代你肉痛。
’吳三桂笑道:‘小兄弟,這些金子銀子,也不過暫且寄在他們家裡,讓他們個個幫我說好話,過得幾年,他們會乖乖的加上利錢,連本帶利的還我。
’奴才這可不明白了,問道:‘王爺,财物到了人家手裡,怎樣還會還你?這是你心甘情願送給他們的,又不是人家向你借的,怎麼還會有利錢?’吳三桂哈哈大笑,拍拍我肩膀,拿了一隻錦緞袋子給我,說着:‘小兄弟,這是小王送給你的一點小意思,盼你在皇上跟前,多給我說幾句好話。
皇上若要撤藩,你務必要說,這藩是千萬撤不得的。
哈哈,你放心好了,這些東西,我将來不會向你讨還。
’”
韋小寶一面說,一面從懷裡摸出一隻錦緞袋子,提在手中,高高舉起,人人見到袋上繡着“平西王府”四個紅字。
他俯下身來,打開袋口,倒了轉來,隻聽得玎玎當當一陣響,珍珠、寶石、翡翠、美玉,數十件珍品散在殿上,珠光寶氣,耀眼生花。
這些珠寶有些固是吳三桂所贈,有些卻是韋小寶從别處納來的賄賂,一時之間,旁人又怎能分辨?康熙微笑道:“你到雲南走這一遭,倒是大有所獲了。
”韋小寶道:“這些珍珠寶貝,奴才是不敢要的,請皇上賞了别人罷。
”康熙笑嘻嘻的道:“是吳三桂送你的,我怎能拿來賞給别人?”韋小寶道:“吳三桂送給奴才,要我在皇上面前撒謊,幫他說好話,說萬萬不能撤藩,奴才對皇上忠心耿耿,不能貪圖一些金銀财寶,把反賊說成是忠臣。
但這麼一來,收了吳三桂的東西,有點兒對不起他。
反正普天下的金銀财寶,都是皇上的物事。
皇上賞給誰,是皇上的恩德,用不着吳三桂拿來做好人,收買人心。
”
康熙哈哈一笑,說道:“你倒對朕挺忠心,那麼這些珍珠寶貝,算是我重行賞給你的好了。
”又從衣袋裡摸出一隻西洋彈簧金表來,說道:“另外賞你一件西洋寶貝。
”韋小寶忙跪下磕頭,走上幾步,雙手将金表接了過來。
他君臣二人這麼一番做作,衆大臣均是善觀氣色之人,哪裡還不明白康熙的心意?衆大臣都收受過吳三桂的賄賂,最近這一批還是韋小寶轉交的,心想自己倘若再不識相,韋小寶把“滇敬”多少,當朝抖了出來,皇上一震怒,以“交通外藩,圖謀不軌”的罪名論處,不殺頭也得充軍。
韋小寶誣陷吳三桂的言語,甚是幼稚可笑,吳三桂就算真有造反之心,也決計不會在皇上派去的欽差面前透露;又說甚麼送了朝中大臣的金銀,将來要連本帶利收回,暗示日後造反成功,做了皇帝,要向各大臣讨還金銀。
這明明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想法,吳三桂這等老謀深算之人,豈會斤斤計較于送了多少金銀?但明知韋小寶的言語不堪一駁,他有皇上撐腰,又有誰敢自讨苦吃,出口辯駁?
明珠腦筋最快,立即說道:“韋都統少年英才,見世明白,對皇上赤膽忠心,深入吳三桂的虎穴,探到了事實真相,當真令人好生佩服。
若不是皇上洞燭機先,派遣韋都統親去探察,我們在京裡辦事的,又哪知道吳三桂這老家夥深蒙國恩,竟會心存反側?”他這幾句話既捧了康熙和韋小寶,又為自己和滿朝同僚輕輕開脫,跟着再坐實了吳三桂的罪名。
太和殿上,人人均覺這幾句話甚為中聽,諸大臣本來都惴惴不安,這時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康親王和索額圖原跟韋小寶交好,這時自然會意,當即落井下石,大說吳三桂的不是。
衆大臣你一句、我一句,都說該當撤藩,有的還痛責自己胡塗,幸蒙皇上開導指點,這才如撥開雲霧見青天。
有的更貢獻方略,說得如何撤藩,如何将吳三桂鎖拿來京,如何去抄他的家。
吳三桂富可敵國,一說到抄他的家,人人均覺是個大大的優差,但轉念一想,又覺這件事可不好辦,吳三桂一翻臉,你還沒抄到他的家,他先砍了你的腦袋。
康熙待衆人都說過了,說道:“吳三桂雖有不軌之心,但反狀未露,今日此間的說話,誰也不許漏了一句出去。
須得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衆大臣齊頌揚皇恩浩蕩,寬仁慈厚。
康熙從懷中取出一張黃紙,說道:“這一道上谕,你們瞧瞧有甚麼不妥的。
”巴泰躬身接過,雙手捧定,大聲念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賴師武臣力;及海宇甯谧,振旅班師,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優遊頤養,賞延奕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