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之一 二橋春

首頁
    卷之一 二橋春 假相如巧騙老王孫 活雲華終配真才士 黃卷無靈,紅顔薄命,從來缺陷難全。

    卻賴如掾彩筆,譜作團圓。

    縱有玉埋珠掩,翻往事,改成濃豔。

    休扼腕,不信佳人,偏無福份邀天。

     右調《戀芳春》 天下才子定當配佳人,佳人定當配才子。

    然二者相須之殷,往往相遇之疏。

    絕代嬌娃偏遇着庸夫村漢,風流文士偏不遇豔質芳姿。

    正不知天公何意,偏要如此配合。

    即如謝幼輿遇了沒情趣的女郎,被她投梭折齒;朱淑真遇了不解事的兒夫,終身飲恨,每作詩詞必多斷腸之句,豈不是從來可恨可惜之事?又如元微之既遇了莺莺,偏又亂之而不能終之,他日托言表兄求見而不可得;王嬌娘既遇了申生,兩邊誓海盟山,究竟不能成其夫婦,似這般決裂分離,又使千百世後讀書者代他惋惜。

    這些往事不堪盡述,如今待在下說一個不折齒的謝幼輿,不斷腸的朱淑真,不負心的元微之,不薄命的王嬌娘,才子佳人天然配合,一補從來缺陷。

    這樁佳話其實足動人聽。

     話說元武宗時,浙江嘉興府秀水縣有個鄉紳,姓陶名尚志,号隐齋,甲科出身,曆任至福建按察司,隻因居官清介,不合時宜,遂罷職歸家。

    中年無子,隻生一女,小字含玉,年方二八。

    生得美麗非常,更兼姿性敏慧,女工之外,詩詞翰墨,無所不通。

    陶公與夫人柳氏愛之如寶,不肯輕易許人,必要才貌和她相當的方與議婚,因此遲遲未得佳配。

    陶公性一愛清幽,于住宅之後起建園亭一所,以為遊詠之地。

    内中多置花木竹石,曲澗流泉,依仿西湖景緻。

    又于池上築造雙橋,分列東西,以當西湖六橋之二。

    因名其園,曰雙虹圃,取雙橋落彩虹之意。

    這園中景緻,真個可羨。

    正是: 碧水遙看近若空,雙橋橫梗似雙虹。

     雲峰映射疑天上,台榭參差在鏡中。

     陶公日常遊詠其中,逍遙自得。

     時值春光明媚,正與夫人、小姐同在園中遊賞,隻見管門的家人持帖進禀道:“有武康縣黃相公求見。

    ”陶公接帖看時,見寫着年侄黃琮名字,便道:“來得好,我正想他。

    ”夫人問道:“這是何人?”陶公道:“此我同年黃有章之子,表字黃蒼文。

    當黃年兄去世之時,此子尚幼。

    今已長成,讀書人泮。

    甚有文譽。

     我向聞其名,未曾會面。

    今來拜谒,須索留款。

    ”夫人聽說欲留款的,恐他要到園中來,先攜着小姐人内去了。

    陶公即出至前廳,叫請黃相公相見。

    隻見那黃生整衣而入,你道他怎生模樣? 豐神隽上,态度安閑。

    眉宇軒軒,似朝霞孤映;目光炯炯,如明月入懷。

    昔日叨陪鯉對,美哉玉樹臨風;今茲趨托龍門,允矣芳蘭竟體。

    不異潘郎擲果返,恍疑洗馬渡江來。

     陶公見他人物俊雅,滿心歡喜,慌忙降階而迎。

    相見禮畢,動問寒暄,黃生道:“小侄不幸,怙恃兼失,茕茕無依。

    久仰老年伯高風,隻因帶水之隔,不得時親杖履。

    今遊學至此,冒叩台墀,敢求老年伯指教。

    ”陶公道:“老夫與令先尊夙稱契厚,不意中道棄捐。

    今見賢侄,如見故人。

    賢侄天資穎妙,老夫素所欽仰。

    今更不恥下問,足見虛懷。

    ”黃生道:“小侄初到,舍館未定,不識此處附近可有讀書之所?必得密迩高齋,以便朝夕趨侍。

    ”陶公道:“賢侄不必别尋寓所,老夫有一小園,頗稱幽雅,盡可讀書。

    數日前本地木鄉宦之子木長生,因今歲是大比之年,欲假園中肄業,老夫已許諾。

    今得賢侄到來同坐,更不寂寞。

    但簡亵嘉賓,幸勿見罪。

    ”黃生謝道:“多蒙厚意,隻是攪擾不當。

    ”陶公便命家人引着黃家老蒼頭搬取行李去園中安頓,一面即置酒園中,邀黃生飲宴。

    黃生來至園中,陶公攜着他到處遊覽。

    黃生稱贊道:“佳園勝緻畢備,足見老年伯胸中丘壑。

    ”陶公指着雙橋道:“老夫如今中分此二橋,自東橋一邊,賢侄與木兄作寓。

    西橋一邊,老夫自坐。

    但老荊與小女常欲出來遊賞,恐有不便,當插竹編籬以間之。

    ”黃生道:“如此最妙。

    ”說話間,家人禀酒席已完,陶公請黃生人席。

    黃生遜讓了一回,然後就坐。

    飲酒中間,陶公問他曾畢姻否,黃生答說尚未婚娶。

     陶公叩以詩詞文藝,黃生因在父執之前,不敢矜露才華,隻略略應對而已。

    宴罷,陶公便留黃生宿于園内。

    次日即命園公于雙橋中間編籬遮隔,分作兩下。

    隻留一小小角門,以通往來。

    黃生自于東邊亭子上做了書室,安坐讀書。

     不一日,隻見陶公同着一個方巾闊服的醜漢到亭子上來,黃生慌忙迎接。

    叙禮畢,陶公指着那人對黃生道:“此位便是木長生兄。

    ”黃生拱手道:“久仰大名。

    ”木生道:“不知仁兄在此,失具賤柬,異日尚容專拜。

    ”陶公道:“二位既為同學,不必拘此客套。

    今日叙過,便須互相砥志。

    老夫早晚當來捧讀新篇,刻下有一小事,不及奉陪。

    ”因指着一個小閣向木生道:“木兄竟于此處下榻可也。

    ”說罷,作别去了。

    二人别過陶公,重複叙坐。

     黃生看那木生面龐醜陋,氣質粗疏,談吐之間又甚俚鄙,曉得他是個膏粱子弟,挂名讀書的。

    正是: 面目既可憎,語言又無味。

     腹中何所有?一肚腌臢氣。

     原來那木長生名喚一元,是本學秀才。

    其父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