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之二 雙雕慶

首頁
    假。

     俗眼大抵如斯,世事誠堪嗟訝。

     樊植被禁營中,因細問揚州假太守始未,方備知自己家小受辱,十分忿恨。

    後聞符雄已死,伏正已降,成美奏捷。

    那守備正要申文請驗樊太守真僞,原來成美已先行文揚州及山東附近州縣,備稱樊太守未死,已出賊營,曾否經到各該地方。

    守備得了這個消息,方知這樊太守是真的,深謝唐突之罪。

    随即知會地方官,要起夫馬送樊植赴任。

    恰好朝廷命下升成美為兵部侍郎,伏正即封為山東挂印總兵,樊植召回京師,改授京職。

    于是樊植坐着官船,從水路進京。

     一日行至一個驿遞之前,因天晚泊船。

    是夜月色甚好,樊植步出船頭看月,隻聽得隔船裡有小兒啼哭之聲,尋爹覓媽,口說要回家去。

    聽他語音,是景州人聲口、那聲音卻又厮熟,心中疑惑,因叫左右喚那隔船的人過來,問道:“你是景州人麼?”那人道:“小的不是景州人。

    ”樊植道:“既不是景州人,如何舟中有個景州小兒?可抱來我看。

    ”那人不敢違命,隻得去抱這小兒來。

     那孩子于月光下見了樊植,便連聲叫:“樊伯伯”,樊植大驚。

    細看時,卻是成美的公子,因平日樊植到成家來,常抱他坐在膝上玩耍、所以認得親熟。

    當下樊植喝問那人道:“這是我年兄成老爺的公子,如何卻在你船裡?”那人道:“小的是客商,前日寇犯景州之後,小的偶從那裡經過,有人抱這孩子到船邊來要賣。

    小的見他生得清秀,用五兩銀子買的,并不曉得是成老爺的公子。

    ”樊植聽了,便留公子在舟中,取五兩銀子付還那人,那人拜謝而去。

     樊植領了成公子,急欲進京送還成美,卻聞成美已便道回家去了。

    樊植本不要回家,因欲送還成公子,隻得吩咐從人也到景州暫歇。

    不則一日,來到景州,泊船上岸。

    且不到自己家中,卻先到成家來。

    見了成美,大家執手流涕,互相慰勞了一番。

    樊植道:“小弟在路上拾得一件寶貝,特來送還年兄。

    ”成美道:“什麼寶貝?”樊植将途中遇着公子,收留回來的話說知。

     成美聽了,真個如拾了珍寶地一般,喜不自勝,便令家人報與夫人知道,即往舟中接取公子回家,再三向樊植緻謝。

    因笑道:“小弟也留得兩件寶貝送還年兄。

    ”樊植道:“有什寶貝?”成美亦将和氏設計周全羽娘,并逃難保全公子的話細述一遍,樊植感泣稱謝。

    成美道:“老荊一向勸弟娶妾,弟以為既已有子,不必多事。

    今失子之後,又再三相勸。

    弟說她棄子抱侄,立心可嘉,或者将來仍自生育,亦未可知。

    不想今日失者複得,此皆出年兄之賜。

    ”樊植道:“年嫂高義古今罕有,小弟銜結難報。

    ”說罷,便敦請和氏出堂,當面拜謝。

    和氏亦謝他收留公子之恩。

     正是: 你又謝我,我又謝你。

     一報還報,昭昭天理。

     樊植謝了成美夫婦,然後回到自己家中。

    見了仇氏、羽娘,一喜一怒。

    喜的是羽娘無恙,又生公子;怒的是仇氏輕身陷賊,出乖露醜。

    當下指着仇氏數說道:“你好不識羞恥。

    你生性狠妒,不能容人。

    若非成年嫂周全,事已決裂。

    我既不來接你,如何輕身自到任所 ?既陷賊中,又不能死,你今有何面目見我?”仇氏聽了,又羞又惱,氣得半晌說不出話,隻說得一聲道:“我死了罷。

    ”樊植道:“你如今死也遲了。

    ”仇氏便嗚嗚地哭将起來。

     羽娘慌忙勸住了仇氏,卻來跪着樊植懇告道:“夫人雖陷賊中,毀容破面,為賊所拘禁,不曾有什點污。

    況歸來之後,十分賢德,善待賤妾,保護公子。

    從前之事,望老爺諒之。

    ”樊植喚起羽娘,沉吟不語。

    少頃,成美來答拜,亦再三相勸,和氏又遣女使過來勸解,二舅爺仇化亦來勸慰,樊植怒氣方息。

    仇氏道:“我今情願削發披缁,看經念佛,以終餘年。

    ”樊植道:“你既有此心,不消削發披缁,隻照常妝束,在家出家罷了。

    ”羽娘道:“休說這話,夫人原系正室,仍當正位蘋蘩,賤妾隻合贊襄左右而已。

    ”仇氏哪裡肯聽?正是: 今朝之過必改,前日愚蒙等诮。

     一心推位讓國,不敢坐朝問道。

     自此仇氏在家另居别室,修齋誦經,讓羽娘主持家政。

    樊植到京,改授戶部員外,接取家眷,仇氏不肯去,教羽娘領了公子自去。

    成美家眷也到京師。

    明年,和夫人生一女,羽娘便把公子與她聯了姻。

    後來兩家之子俱各貴顯,樊、成二人官至尚書,和氏、仇氏俱臻壽考,羽娘亦受封诰。

    這是妻妾和順,母子團圓,一場美事。

    其間為善得福,為惡得禍,改惡從善,亦有後祿。

    世人傳之,堪為勸戒。

     〔回末總評〕 美之妒美,隻為自恃其美,不容天下更有美于我者,此尹夫人所以見邢夫人而泣也。

    若醜之妒美,不謂之妒,直謂之不識羞耳。

    讀此回書,可為若輩作一熱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