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老而無子者問諸高僧。僧曰:&ldquo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烏得子?&rdquo蓋生佳兒所以報我之緣,生頑兒所以取我之債。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過了三四年的功夫,看看那四十千錢隻剩七百了。這天,奶娘正抱着孩子在一邊玩耍,管家便叫過孩子來,對孩子說:&ldquo四十千快用完了,你該走了。&rdquo話剛說完,小孩的臉色就變了,接着頭向後一仰就瞪了眼,摸了摸鼻子,已經沒氣了。于是就把剩下的錢買了治喪的物件,把小孩埋了。
這件事,欠帳的人可以引以為戒。從前曾有個老來無子的人,詢問高僧這是為什麼?高僧回答說:&ldquo你不欠人家的債,人家也不欠你的債,哪能得孩子?&rdquo所以說:生好孩子是來報恩的生壞孩子,是來讨帳的。生死由命,生了孩子的不要過于歡喜,孩子死了也不要過于悲哀。
注釋
[1]新城:舊縣名,明清屬濟南府,今為山東桓台縣。王大司馬:王象乾,字子廓,号霁宇,新城人。明隆慶五年辛未(1570)科進士,曆聞喜縣令,官至兵部尚書。卒贈太子太師。傳見《山東通志·人物·曆代名臣》。大司馬,兵部尚書的别稱。[2]主計仆:掌管錢糧收支的仆人,相當于管家。主計,主管财錢收支帳目。
[3]四十千:舊時銅錢以文為計算單位,一千文稱一貫或一吊四十千,即四十貫或四十吊。
[4]夙孽:迷信所謂前世罪惡的果報。孽,同&ldquo業&rdquo,這裡情惡因。
[5]蹙變:眉頭緊皺,面色改變。蹙,蹙額,皺眉的樣子。變,變色。
[6]負欠:在道義、财帛方面對人有所虧欠,指背恩或賴債。
[7]緣:因緣與上文&ldquo孽&rdquo字含義相對,意思是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