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已憂憤死。
煩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遲則無及矣。
&rdquo既醒,急探盧氏之門,果有女亡二日矣。
生大恸,進而吊諸其室,已而以夢告盧。
盧從其言,招魂而歸,啟其衾,撫其屍,呼而祝之,俄聞喉中咯咯有聲。
忽見朱櫻乍啟,墜痰塊如冰,扶移塌上,漸複吟呻。
盧公悅,肅客出,置酒宴會。
細展官閥,知其巨家,益喜,擇吉成禮。
居半月攜女而歸,盧送至家,半年乃去。
夫婦居室俨如小耦,不知者多誤以子婦為姑嫜者焉。
盧公逾年卒。
子最幼,為豪強所中傷,家産兒盡。
生迎養之,遂家焉。
當時,招遠縣的縣官是魯公,三韓人氏。
他有一個女兒專好打獵。
有一次,張生在野外遇到魯公女,見她長得風韻娟美,恣态秀麗身穿錦緞貂皮襖,騎着一匹小馬駒,像畫上的人一樣。
回到廟中,每每想起這女子的美貌,心裡總是念念不忘。
後來聽說這女子忽然死了,張生悲傷得不得了。
魯公因為距老家很遠,便把女兒的靈柩暫時寄存在張生讀書的荒廟裡。
張生因為和魯公女有一面之緣,對她非常崇敬,猶如對神明一般。
他每早都到魯公女靈前燒香,吃飯時必定祭奠。
每每舉着酒杯對着魯公女靈柩祝告說:&ldquo我才見了你一面,就常在夢裡想到你,沒想到你這玉一樣的人竟然死了。
現在你雖近在我的身邊,但卻如遠距萬裡河山,何等遺憾。
我活着要受禮法約束,你死了的人該無禁忌了吧!你在九泉之下有靈的話,應當珊珊走來,以安慰我的傾慕之情。
&rdquo 張生日日禱告,将近半個月。
一天晚_上,他正在燈下讀書,忽一擡頭,見魯公女含笑站在燈下。
張生驚訝地起來詢問,女子說:&ldquo感念你對我的一片真情,不能忘懷,所以不避私奔的嫌疑來與你相會。
&rdquo張生大喜過望,二人于是共相歡好。
此後,魯公女沒有一晚不來。
她對張生說:&ldquo我生前好騎馬射箭,以射獐殺鹿為快事,罪孽很大,死了以後無處可去。
若是你真的愛我,煩你替我念金剛經五千零四十八卷,我生生世世永遠不忘你。
&rdquo張生恭恭敬敬地答應她的囑托,從此常常夜裡起來到魯公女柩前撚着佛珠誦經。
一次,偶然碰上節日,張生想帶魯公女一起回家過節。
女子擔憂自己腿腳沒勁,走不動。
張生要背着她走,女子笑着同意了。
張生像背個小孩一樣,一點不覺得重。
此後,背着她走路就成了常事。
張生考試時,也背她一塊去,但必須夜裡走。
有一年,省裡開科考試,張生要去赴考,女子說:&ldquo你福氣薄,去也是徒勞往返。
&rdquo張生聽了她的話就沒去參加考試。
又過了四五年,魯公罷了官,窮得沒有錢雇車把女兒的棺材運走,就打算就地埋了,但苦于沒有墳地。
這事張生知道後,就對魯公說:&ldquo我有塊薄地在廟旁,願埋下你家女公子。
&rdquo魯公大喜。
張生又張羅着幫助料理葬事。
魯公對張生非常感激,但也不知道張生是為了什麼。
魯公罷官回家去了,張生與魯公女仍然歡好如初。
一天夜裡,女子依在張生懷裡,哭得淚如雨下,對張生說:&ldquo我們相好五年,現在要分别了!我受你的恩義,幾世都不足以相報。
&rdquo張生驚訝地問她,她說:&ldquo承蒙你給我這九泉之下的人施加恩惠。
現在你已為我念滿了經數,所以我得以托生到河北盧戶部家。
若是你不忘今天,再過十五年的八月十六日,請你去盧戶部家相會。
&rdquo張生也傷心地哭着說:&ldquo我現在已三十多歲了,再過十五年,我就快入棺材了,相會又能怎樣呢?&rdquo女子說&ldquo到時願給你當奴婢作為報答。
&rdquo一會兒,她又說:&ldquo你可送我六七裡路。
這半路上有很多荊棘,我穿着長裙子難以走路。
&rdquo說罷,抱着張生的脖子,張生便送她上了大路。
到了大路上,見路旁有許多車馬,馬上有騎着一人的,有騎着兩人的車已有的坐三人、四人的,甚至坐十幾個人的不等。
唯有一輛以金花為裝飾挂着朱紅繡簾的車子,隻有一個老婆子坐在裡面。
老婆子見魯公女來了,就叫着:&ldquo來了?&rdquo女子答應:&ldquo來了。
&rdquo女子回過頭來對張生說:&ldquo就送到這裡,你回去吧!不要忘了我剛才說的話。
&rdquo張生答應着。
女子就走到車前,老婆子伸手拉她上了車,鈴铛一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