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回 王杏庵義恤貧兒 金道士娈淫少弟

首頁
    擔,出城門,徑往臨清馬頭晏公廟來。

    止七十裡,一日路程。

    比及到晏公廟,天色已晚,王老下馬,進入廟來。

    隻見青松郁郁,翠柏森森,兩邊八字紅牆,正面三間朱戶,端的好座廟宇。

    但見:山門高聳,殿閣棱層。

    高懸敕額金書,彩畫出朝入相。

    五間大殿,塑龍王 一十二尊;兩下長廊,刻水族百千萬衆。

    旗竿淩漢,帥字招風。

    四通八達, 春秋社禮享依時;雨順風調,河道民間皆祭賽。

    萬年香火威靈在,四境官 民仰賴安。

     山門下早有小童看見,報入方丈,任道士忙整衣出迎。

    王杏庵令敬濟和禮物且在外邊伺候。

    不一時,任道士把杏庵讓入方丈松鶴軒叙禮,說:“王老居上,怎生一向不到敝廟随喜?今日何幸,得蒙下顧。

    ”杏庵道:“隻因家中俗冗所羁,久失拜望。

    ”叙禮畢,分賓主而坐,小童獻茶。

    茶罷,任道士道:“老居士,今日天色已晚,你老人家不去罷了。

    ”分付把馬牽入後槽喂息。

    杏庵道:“沒事不登三寶殿。

    老拙敬來有一事幹渎,未知尊意肯容納否?”任道士道:“老居士有何見教?隻顧分付,小道無不領命。

    ”杏庵道:“今有故人之子,姓陳,名敬濟,年方二十四歲。

    生的資格清秀,倒也伶俐。

    隻是父母去世太早,自幼失學。

    若說他父祖根基,也不是無名少姓人家,有一分家當,隻因不幸遭官事沒了,無處栖身。

    老拙念他乃尊舊日相交之情,【張夾批:哭殺千古人,彼熱結者安得知?】欲送他來貴宮作一徒弟,未知尊意如何?”任道士便道:“老居士分付,小道怎敢違阻?奈因小道命蹇,手下雖有兩三個徒弟,都不省事,沒一個成立的,小道常時惹氣,未知此人誠實不誠實?”【張夾批:是任道之言,非吳道之言,固知晏公廟比玉皇廟為有人也。

    】杏庵道:“這個小的,不瞞尊師說,隻顧放心,一味老實本分,膽兒又小,所事兒伶範,堪可作一徒弟。

    ”【張夾批:總是婆心,不是說謊。

    】【繡像眉批:為敬濟則得矣,道士晦氣,奈何。

    】【繡像夾批:何以見得?】任道士問:“幾時送來?”杏庵道:“見在山門外伺候。

    還有些薄禮,伏乞笑納。

    ”慌的任道士道:“老居幹何不早說?”一面道:“有請。

    ”于是擡盒人擡進禮物。

    任道士見帖兒上寫着:“謹具粗段一端,魯酒一樽,豚蹄一副,燒鴨二隻,樹果二盒,白金五兩。

    知生王宣頓首拜。

    ”連忙稽首謝道:“老居士何以見賜許多重禮,使小道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 隻見陳敬濟頭戴金梁道髻,身穿青絹道衣,腳下雲履淨襪,腰系絲縧,生的眉清目秀,齒白唇紅,面如傅粉,【張夾批:便不像。

    】走進來向任道士倒身下拜,拜了四雙八拜。

    任道士因問他:“多少青春?”敬濟道:“屬馬,交新春二十四歲了。

    ”任道士見他果然伶俐,取了他個法名,叫做陳宗美。

    【張夾批:言倘能收心在此,猶是其祖功宗德之美也。

    】原來任道士手下有兩個徒弟,大徒弟姓金,名宗明;【張夾批:偏是今人之道,便自為以明。

    】二徒弟姓徐,名宗順。

    他便叫陳宗美。

    王杏庵都請出來,見了禮數。

    一面收了禮物,小童掌上燈來,放卓兒,先擺飯,後吃酒。

    肴品杯盤,堆滿桌上,無非是雞蹄鵝鴨魚肉之類。

    王老吃不多酒,徒弟輪番勸勾幾巡,王老不勝酒力告辭。

    房中自有床鋪,安歇一宿。

     到次日清晨,小童舀水淨面,梳洗盥漱畢,任道士又早來遞茶。

    不一時,擺飯,又吃了兩杯酒,喂飽頭口,與了擡盒人力錢。

    【張夾批:細。

    】王老臨起身,叫過敬濟來分付:“在此好生用心習學經典,聽師父指教。

    我常來看你,按季送衣服鞋襪來與你。

    ”又向任道士說:“他若不聽教訓,一任責治,老拙并不護短。

    ”一面背地又囑付敬濟:【張夾批:婆心如此,安得天下王廷所用者皆此等人,則太平無休歇矣。

    】“我去後,你要洗心改正,【繡像夾批:情景如畫。

    】習本等事業。

    你若再不安分,我不管你了。

    ”那敬濟應諾道:“兒子理會了。

    ”王老當下作辭任道士,出門上馬,離晏公廟,回家去了。

     敬濟自此就在晏公廟做了道士。

    因見任道士年老、赤鼻,【繡像夾批:肖。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