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被畝產嚇壞的一幫皇帝 (第1/2頁)

要知道秦漢時期,一畝水稻不過能夠產出百來斤的糧食,隋唐時期南方也最多能夠產出一百多到兩百。

而經濟中心開始南移之後,精耕細作之下,兩宋時期的糧食,水稻畝產終於突破了兩百斤。

至於如今的大明,主要是依靠湖廣地區廣袤而優質的稻田,來進行水稻的耕種。

水稻輪作,一年雙季,這已經差不多是肥力上限所能產出來的巔峰產量了,但這依舊不過三百斤。

但是沒有想到,居然會是三千斤……

十倍於明朝……

看著光幕之中出現的沉甸甸的,黃燦燦的稻田,朱元璋人都傻了。

產量提升十倍,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不會再有任何一個人餓肚子,意味著大明江山能夠永遠穩固的傳承下去。

激動之後,朱元璋又是一陣的無奈。

"這樣的神仙一般的人物,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大明朝?"

"要是大明有這樣的人物,百姓又怎麼會餓肚子?"

眼看自己的父親越來越激動,朱標在一旁開口提醒道:"父親,也許我們可以全國各地搜尋優質稻種?"

"咱們也試一試培育出更好的品種,雖然不可能做到糧食產量提升十倍上這麼誇張,但只要比現在的糧食產量略有提高,那麼放在全天下這就是了不得的成績!"

朱元璋聽了朱標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自己的兒子說得有道理。

大明朝需要這樣的人才,需要這樣的技術。

如果真能培育出更好的稻種,哪怕只是略有提高,對於全國的糧食產量來說,也是極大的貢獻。

"標兒,你的想法很好。"

"朕會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尋優質稻種,並組織有經驗的老農進行研究。"朱元璋堅定地說。

朱標點頭贊同:"父親聖明。我們還可以設立一個相關的機構,專門研究如何提高糧食產量。"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些豪門貴族們不願意扯下臉面來研究,但寒門學子總有為了獎賞可以俯身去研究的,這樣一來我們也能夠有更多的人才進入到其中。"

朱元璋微微頷首:"嗯,這個主意不錯。朕會盡快安排。"

……

唐朝。

李世民表情也有點傻眼,他知道糧食一定是產量有了大突破,但他沒想到居然這麼的誇張。

畝產三千斤在他看來已經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到的了,我怕只有真正的神仙,才有這個本領。

"一畝地身材三千斤的糧食,恐怕大唐十畝地,也做不到這樣的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多的土地意味著更多的糧食,意味著更多的人口,也意味著國家更加的強盛!

糧食產量提高十倍,某種意義上來說和領土擴張十倍也沒什麼區別。

雖然這麼類比有些不太準確,但至少能夠讓國力強盛許多倍,這是毫無疑問的。

眼下的李世民雖然被稱為天可汗,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還是非常憋屈的。

比如說他不得不去和親,去穩住突厥人,去向國內的世家大族們妥協。

但如果某一天大堂的糧食也能夠畝產三千斤,那麼唐朝的鐵騎會順著他的意志,踏平任何一個敢反對他的勢力!

長孫無忌這個時候也是特別的驚訝,他仔仔細細思考了一番,然後滿臉嚴肅的開口道:"陛下,大唐沒有這樣的人才可以讓糧食畝產翻倍,但是我們未必不能從中借鑑一二!"

"輔機所言甚是,大唐雖然暫時無法實現如此高的糧食產量,但我們可以模仿一二,努力探索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李世民點了點頭,目光深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