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雜交的實踐 (第1/2頁)

【最偉大的擴荒者,最偉大的堅守者。

當中華的水稻在世界傳播時,我們的思想也在世界傳播。

中華的思想並不一定是古代的思想,而更多的是,那種最基礎的。

路要修遍縣城,鐵路要修個2萬里,橋要長,水壩要大,當這些現在的成就成為現實時,我們可以自豪。】

【袁老真的是好傳奇好傳奇,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紮根培育雜交水稻。

猶記當年初中課本里的他就是典型的久經勞動的農民模樣,如今九十高齡,更加瘦削遲暮,但仍不肯休息,像澤世明珠,像不熄滅的瑩瑩燭光。】

【其實準確的來說,華夏的傳統耕作能力和技術是首屈一指的,簡單說就是把傳統農耕手段提高畝產的效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同時代的歐美等都還是輪耕制,而且因為技術手段粗糙畝產其實是遠遠比不上華夏的。

而進入工業社會,華夏因為工業水平不行,相對於發達國家看似農耕技術落後。

其實簡單概括應該是,華夏農耕技術無限接近於無現代工業技術支撐的天花板。

而西方利用工業技術,使用化肥等即使單畝收益只能達到60%總體量也是大於華夏很大一截的。】

【如果,我是說如果,袁老但凡有一丁點私心,註冊個專利去賣,他都必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評論區裡面,有無數條留言,但是劉徹這個時候已經沒心思去看了。

"我是不是眼花了?"

江充這個時候有些無奈,小心翼翼的開口道:"陛下你沒有眼花,的確是畝產三千斤!"

劉徹這下子徹底的震撼了,雖然他是皇帝,但是也不是不懂農桑。

一畝產糧三千斤,這種偉大的功績,他知道究竟有多麼的恐怖。

"可惜我大漢沒有這樣的人才,如果我大漢能有人研究出這麼高產的糧食作物,那我別說是封王賜爵,就算是給他立為神聖又有何難?"

要知道糧食就是國本,不僅僅關乎著億萬民生,更重要的是也關乎著天下的穩定。

因此如果真的有人站出來,大幅度的提高糧食產量,劉徹只會如獲至寶。

"這朝堂之上的那些讀書人,一點用也沒有,有本事就也研究出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不然的話每天研究一些聖人經典,卻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能有什麼用?"

江充聽到這話冷汗都下來了,這種事情可不能胡說,要是讓外人聽到了恐怕又是一場風波。

好在現在大殿之內沒有其他的人在,江充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提醒道:"陛下,這種事情可不能亂說,要是傳出去,恐怕會引起朝野動盪,畢竟這糧食問題事關重大。”

劉徹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有些不妥,但他對於這種能夠提高糧食產量的人才實在是渴望至極。

他沉思了片刻,突然問道:“江充,你覺得如果真有這樣的人才,我該如何招攬他?”

江充心中一震,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依微臣之見,首先需要查明此人的身份,然後再根據他的需求和意願,給予相應的待遇和尊重。"

"只有這樣,才能讓這樣的大才為我所用。”

劉徹點了點頭,覺得江充的話頗有道理。

可是他也知道,大漢不可能有這樣的人才存在。

沉默了片刻,漢武帝這才開口說道:"昭告天下,就說朕要尋找能夠提高糧食產量的人才,但凡有能夠做到的,朕一定不會吝嗇賞賜!"

江充聞言,立刻明白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他心中暗自思量,如果自己能夠為皇帝找到這樣的大才,那麼他在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