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歷三代,唯有乾隆不是明君 (第1/2頁)

原本的歷史之中,張居正死後很快就被清算,不僅被抄家,一家老小也未能倖免。

萬里皇帝充分體現了,帝王的無情。

然而在這個時空之中,他終究還是留情了。

張居正告老還鄉,死後他的一家人依舊平安的活著。

……

【努爾哈赤建立大清,以"七大恨"伐明,後在薩爾滸戰役中,大敗明軍。】

【崇禎皇帝以自縊的方式,捍衛著天子守國門的最後諾言。】

【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

【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此同時康熙繼位。】

【四阿哥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雍正登基。】

【世上最長壽的皇帝乾隆上線,封建王朝的末日狂歡,康雍乾盛世到來。】

【然而此刻,史上四百二十二位帝王與無數的英雄豪傑恐怕都沒有想到,這氣勢磅礴,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在二十四個小時中的最後一個小時,迎來了驚天鉅變。】

……

"有一說一,李自成真的可惜了,如果是天下江山依然在漢人手裡,那就不需要愚民,不需要閉關鎖國來維持自己的統治,那麼今日之華夏一定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氣象。"

"康熙和雍正算得上是明君,這點我很認同,但如果說乾隆盛世,也算在其中的話,那就是一個笑話了。"

"乾隆皇帝的確是一個絕頂的聰明人,他讓封建王朝在他的手中達到了頂峰,但他可卻算不上一個好皇帝,締造出來的也不是什麼盛世……"

"有一個好爹和一個好爺爺,給他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哪怕是頭豬坐在乾隆那個位置上,不做什麼大的改變也依舊能夠迎來盛世。"

"只能說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讓清朝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找到一個統治廣袤地域和龐大民族的辦法,但偏偏這個辦法又成了大清衰弱的根源。"

"很快歷史就要翻開新的一頁,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

清朝。

康熙皇帝表情略微有些古怪。

"朕都沒有想好立誰為儲君,讓哪一個兒子來繼承大統,卻沒想到最後居然是老四奪嫡成功……"

本來想把老四喊過來批評一頓,畢竟老四平常不顯山不漏水,看起來平庸無比,實在是難堪大任。

然而轉身一想,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似乎很不錯,說他勤政愛民,說他是個明君……

也許,老師並不是平庸,只是中庸,擅長明哲保身?

這樣一想,康熙皇帝頓時又覺得,讓老四來當皇帝似乎也不是什麼錯事。

至少把皇位交給其他人,他無法保證會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交給老四,他一定會勤勤懇懇。

所以猶豫了片刻,康熙皇帝開口道:"來人,把老四喊過來。"

康熙皇帝坐在龍椅上,心中思緒萬千。

他回想起老四的種種表現,發現他確實一直低調行事,但內心卻充滿了智慧和謀略。

或許,這就是中庸之道的體現,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皇上,四皇子到。"太監的聲音打斷了康熙的思緒。

四皇子走了進來,恭敬地向康熙皇帝行禮。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堅定,讓康熙皇帝不由得心生感慨。

"老四,朕今天找你來,是想和你談談立儲之事。"康熙皇帝開口道。

老四微微一愣,隨即恭敬地回答:"父皇,兒臣對皇位並無覬覦之心,只想為國家效力,為父皇分憂。"

"你的表現,朕都看在眼裡。"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讚許道:"你行事低調,但內心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智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