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 (第1/2頁)

宋徽宗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點頭:“蔡京,你有何良策?”

蔡京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他證明自己的時刻:“陛下,我們可以開放私鹽之路,讓鹽商自由販賣,同時減免鹽稅,降低鹽價。"

"這樣既能滿足百姓的需求,又能增加國家的稅收。”

宋徽宗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好,就依你所言,立刻執行。”

蔡京領命而去,他的心情複雜。

他知道這個決策可能會引起新的問題,但至少現在,他能為這些百姓做點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裡,蔡京親自監督鹽政的改革。

他走訪了每一個鹽場,與鹽工們交流,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

他鼓勵他們提高產量,保證質量,同時也承諾給予他們更好的待遇。

與此同時,他還派出使者,與遼國進行談判。

他知道,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如果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那是最好不過的。

但是這效果並不理想,畢竟之前宋徽宗可是直接砍掉了京城那些鹽商的腦袋,現在轉過頭來想讓外地的鹽商入京,根本沒有人敢來。

而官府採購,販賣給百姓,價格又是居高不下,很明顯其中有大量的貪墨。

得知這種情況,宋徽宗氣的摔了好幾個杯子。

"真是好大的膽子,究竟是哪些官員,連這種救命的鹽都敢貪墨,朕要砍掉他們的腦袋!"

宋徽宗親自坐鎮,這才讓情況穩定下來,,蔡京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總算是遏制住了越來越高的鹽價,京城也慢慢穩定下來。

蔡京站在京城最高的建築鐘樓上,俯瞰著下方的街市。

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照在他冷硬的臉龐上。

他的眉宇間隱含著幾分疲憊,但更多的是堅毅與決斷,畢竟現在自己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這個國家的未來,他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京城的情況逐漸穩定下來,雖然外地的鹽商仍舊觀望,但官府控制的鹽鋪開始按新的規定售賣食鹽。

價格雖然仍高於往昔,但已非先前那般令人望而卻步。

百姓們對這突如其來的改變議論紛紛,有的感激涕零,有的依舊心存疑慮。

在一次例行的巡查中,蔡京偶然聽到了一位老嫗的抱怨:“鹽雖然便宜了些,但這米又漲價了。”

言下之意,生活的艱辛並未因此減輕多少。

蔡京的心沉了沉,他意識到,要想真正穩定民心,光解決一項問題遠遠不夠。

他必須從根本上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

於是他開始著手調查京城的糧食供應情況,決心找出糧價飆升的根源。

隨著調查的深入,蔡京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京城的大部分糧食都被幾個大家族所控制,他們囤積居奇,造成了市面上的糧荒。

這些家族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肆意操縱市場,使得普通百姓飽受飢餓之苦。

蔡京知道,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必須要有更為強硬的手段。

他決定召集這些家族的族長,進行一次緊急會議。

會議上,蔡京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這些家族的貪婪行徑,並宣佈將實行糧食管制,限制糧價,同時對囤積居奇的行為進行嚴懲。

用蔡京的話來說,這種危機的關頭,連他都沒有在其中上下其手,這些人簡直就是膽大包天。

蔡京鐵血的手段下,反對聲音漸漸弱了下去。

然當然蔡京也清楚,這些措施只能暫時緩解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京城的糧食危機,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他開始著手改革農業生產方式,鼓勵農民種植更多的糧食作物,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