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電視問政 (第1/2頁)

很快,相關部門有關電視問政的報告就遞交上來了。

王成看了後,覺得很好,就批了字:很好,照此辦理,轉遞葉浩同志等各常委閱處。王成。

各常委們看了後,也覺得此舉甚好,便一一簽了字。

最後在常委會上,王成單獨把這件事拿出來表決了。

“王書記提出的電視問政很好,我這幾天也在琢磨相關的程式和法律問題,這是個好事。不過,電視問政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如果政府部門認真履責,電視問政完全可以少些。在百姓眼裡,電視問政,好比“西藥”,治病見效快。很多問題只要上了電視,幾乎一“問”就靈。”

“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不問政,問題治理就“等米下鍋”沒錢;一問政錢就有了,說明前面的問題日積月累,並非完全是錢的事,而是沒把事情當成分內的工作來做,說到底,還是個別領導幹部的懶政問題。”

“電視問政,就短期現實效果看,堪稱治庸、治懶立竿見影的利器。但作為鞭打“懶牛”的一種手段,電視問政則難成“常規武器”。更多的是要靠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恪盡職守,發現和糾正懶政等問題;要靠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別是紀檢監察等監督機關的監督和問責來發力。靠媒體推動問題解決,說明職能部門自我管理有問題。”

葉浩總結了一番,他覺得還是應該探索改革具體方案出來,只有在制度上破除這些,才能夠形成長效機制。

就比如王成當初把安昌的發展理念過人代會了,就已經這樣了,現在的接任者還想著“顛覆”,好在海明哥壓著他,讓他不敢過多的“造次”。

葉浩說完後,樂常務說:“王書記和葉市長的觀點都非常偏僻入裡,我深受啟發。我談談我的幾點淺見。電視問政既是堂“現場上課”,也是“尖銳曝光臺”;既是溝通交流的平臺,也是治庸問責的方式。電視問政對“怠政懶政”幹部揭短亮醜,透過爆料相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用高壓監督傳遞壓力,讓監督壓力推動執行。”

“但是,我說句但是哈!當前,部分電視問政節目大有向“形式主義”靠攏的趨勢,一些不正之風也露了頭。比如有些問政變成了領導幹部的秀場,提前安排好問題,提前彩排好,老百姓看的熱鬧,事實上卻是演的,這樣合起夥來矇騙群眾的情況有嘛?顯然是有的。”

“書記,市長,各位同志,電視問政確實是個好節目,但一定要創新各種監督的形式,它不能成為敷衍或欺騙群眾的“舞臺”,更不能帶有“秀”的味道。建議加大群眾評議力度,拓寬群眾反應意見的渠道,一定要提高問政中群眾所佔的比重,不能提前安排好一大堆事兒,最後忽悠來忽悠去…”

“就拿潭江來說,可以從各地區、各行業中選好代表,讓更多群眾參與電視問政節目,也可以創新性地給幹部表現舉牌評分,對節目效果評議評價。另外,我建議節目現場應該多些真刀真槍、認真較勁,多幫助幹部排毒出汗、化骨療傷。用制度去倒逼他們主動作為。”

王成帶頭鼓掌了。

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王成手一放,掌聲立刻停止。

“大家都說的非常好,會議只有這樣,才有水平!要一起探討才會有成果嘛!大家說了這麼多,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事兒。”

“在我還在湖西當縣委書記的時候,有一次一位領導為了獲得我的青睞,就聯合幾個他的遠房親戚,演了一出好戲來忽悠我,又是送錦旗、又是幹嘛的!把我還真的忽悠到了,我差點就感動得要重用那位幹部了,後來發現不對勁,為啥不對勁呢?開座談會的時候,我總感覺眼前的“熱心群眾”和這位領導幹部很熟悉,而且是超乎常人的熟悉。”

“於是乎,我叫人深入去調查了,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