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速破歸綏,騎兵集團煙消雲散 (第1/2頁)

接收2個師的蘇械武器後,丁偉部隊的戰鬥力無疑更強。

且是八路軍中唯一的一支,可以跟鬼子師團硬碰硬的縱隊。

擁有不俗的火力,更擁有一支裝甲部隊。

鐵打出來的王牌,拿到了攻勢之後,展現出來摧枯拉朽般的實力。

周衛國親自指揮裝甲團向歸綏逼近。

附近都是平原地帶,方便榴彈炮團展開。

榴彈炮射程均能超過萬米,在10公里外就能展開架勢,提供火力支援。

伴隨著幾場攻城仗打下來,部隊越發熟練,攻城的戰術更是信手拈來。

炮兵與步兵的配合也磨合的差不多。

每次戰後組織覆盤,分析得失。

都說八路是土八路,只能說他們早期艱苦,但學習氛圍濃郁,注重精神建設。他們的土體現在著裝,外表看著土而已。

但國軍是內心土。

頭上的辮子一把剪刀就斷了,心裡的辮子,可太難剪斷呢。

丁偉坐鎮集寧,並不擔心前線的局勢。以手上兵力的武器裝備,拿下歸綏只是時間問題。

偽軍根本指不上,就靠那三千騎兵部隊守城,這話聽起來怪怪的。

騎兵下了馬,也就那樣。

武城方向也不需要他操心,張大彪跟高畫質都能獨當一面。

面對的也僅僅是一個殘廢的混成旅團,重武器上裝備了76毫米野炮,比鬼子的75毫米野炮射程更遠。

還有一個榴彈炮營,加強支援火力。

唯一忌憚的是武城工事堅固,守城士兵較多,短時間內難以攻下。

先挖掘坑道,斷山區路線,形成包圍。

老蘇大哥的代表阿諾夫過來進行第二次交流,這一次來,對方臉上洋溢著一些微笑。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遏制了德軍的攻勢。

緩了一口氣後,盟軍很可能要發起反撲了。

雙方投入200萬兵力,坦克2000輛,飛機2300多架,火炮幾千門。

如此重要的會戰勝利,極大的鼓舞了士兵士氣。

連帶著遠東駐軍,也顯得輕鬆許多。

沒辦法,一旦東線(從我們這看算西部,從歐洲那邊看叫東線)失守,勢必從遠東軍徵調士兵參戰。

遠東苦是苦了點,好歹沒啥戰鬥。

去參加東線絞肉機,祖宗八輩都得死兩圈。

阿諾夫所在的17集團軍,已經確認了不必徵調,繼續在遠東駐紮。

他臉上的笑容,也多是因為這一點吧。

阿諾夫此次過來,是想跟丁偉這邊溝通一下采購問題,遠東軍內部糧食緊缺,全靠西伯利亞鐵路線運輸。

整個寒冬,東線戰事吃緊,優先保障了東線物資。

遠東軍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外東北地區還行,有大片平原地帶生產糧食,17集團軍守在蒙古高原。

一望無際的荒漠地帶,交通不便,冬天的風還硬。

如能從集寧獲得物資,遠比從自己的大本營運輸方便。從集寧過去,也就四五百公里。從己方供應地點運輸,至少也是上千公里。

要橫跨西伯利亞平原,且只有一條鐵路線。

雙方合作互利,不僅體現在軍火採購上,還能扶持晉北建設一個拖拉機廠。

丁偉的眼睛一亮,覺得這事兒可以操作。

他的西邊是河套平原,這邊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等產量不錯,拿下歸綏之後,東套平原基本就八路軍的控制之中了。

區區一個傅先生,一個七路半,總歸是少半路嘛。

另外則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還有賀老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