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首頁
    行,行至布金舊園,觀看基址,忽聞悲聲入耳。

    詢問其由,本寺一老僧,年已百歲之外,他屏退左右,細細的對我說了一遍,道:‘悲聲者,乃舊年春深時,我正明性月,忽然一陣風生,就有悲怨之聲。

    下榻到祗園基上看處,乃是一個女子。

    詢問其故,那女子道,我是天竺國國王公主。

    因為夜間玩月觀花,被風刮至于此。

    ’那老僧多知人禮,即将公主鎖在一間僻靜房中,惟恐本寺頑僧污染,隻說是妖精被我鎖住。

    公主識得此意,日間胡言亂語,讨些茶飯吃了;夜深無人處,思量父母悲啼。

    那老僧也曾來國打聽幾番,見公主在宮無恙,所以不敢聲言舉奏。

    因見我徒弟有些神通,那老僧千叮萬囑,教貧僧到此查訪。

    不期他原是蟾宮玉兔為妖,假合真形,變作公主模樣。

    他卻又有心要破我元陽。

    幸虧我徒弟施威顯法,認出真假,今已被太陰星收去。

    賢公主見在布金寺裝風也。

    ”國王見說此詳細,放聲大哭。

    早驚動三宮六院,都來問及前因。

    無一人不痛哭者。

    良久,國王又問:“布金寺離城多遠?”三藏道:“隻有六十裡路。

    ”國王遂傳旨:“着東西二宮守殿,掌朝太師衛國,朕同正宮皇後帥多官、四神僧,去寺取公主也。

    ” 當時擺駕,一行出朝。

    你看那行者就跳在空中,把腰一扭,先到了寺裡。

    衆僧慌忙跪接道:“老爺去時,與衆步行,今日何從天上下來?”行者笑道:“你那老師在于何處?快叫他出來,排設香案接駕。

    天竺國王、皇後、多官與我師父都來了。

    ”衆僧不解其意,即請出那老僧,老僧見了行者,倒身下拜道:“老爺,公主之事如何?”行者把那假公主抛繡球,欲配唐僧,并趕捉賭鬥,與太陰星收去玉兔之言,備陳了一遍。

    那老僧又磕頭拜謝,行者攙起道:“且莫拜,且莫拜,快安排接駕。

    ”衆僧才知後房裡鎖得是個女子。

    一個個驚驚喜喜,便都設了香案,擺列山門之外,穿了袈裟,撞起鐘鼓等候。

    不多時,聖駕早到,果然是—— 缤紛瑞霭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

    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

    古來長者留遺迹,今喜明君降寶堂。

     國王到于山門之外,隻見那衆僧齊齊整整,俯伏接拜,又見孫行者立在中間,國王道:“神僧何先到此?”行者笑道:“老孫把腰略扭一扭兒,就到了,你們怎麼就走這半日?”随後唐僧等俱到。

    長老引駕,到于後面房邊,那公主還裝風胡說。

    老僧跪指道:“此房内就是舊年風吹來的公主娘娘。

    ”國王即令開門。

    随即打開鐵鎖,開了門。

    國王與皇後見了公主,認得形容,不顧穢污,近前一把摟抱道:“我的受苦的兒啊!你怎麼遭這等折磨,在此受罪!”真是父母子女相逢,比他人不同,三人抱頭大哭。

    哭了一會,叙畢離情,即令取香湯,教公主沐浴更衣,上辇回國。

     行者又對國王拱手道:“老孫還有一事奉上。

    ”國王答禮道:“神僧有事吩咐,朕即從之。

    ”行者道:“他這山,名為百腳山。

    近來說有蜈蚣成精,黑夜傷人,往來行旅,甚為不便。

    我思蜈蚣惟雞可以降伏,可選絕大雄雞千隻,撒放山中,除此毒蟲。

    就将此山名改換改換,賜文一道敕封,就當謝此僧存養公主之恩也。

    ”國王甚喜領諾,随差官進城取雞;又改山名為寶華山,仍着工部辦料重修,賜與封号,喚做“敕建寶華山給孤布金寺。

    ”把那老僧封為“報國僧官”,永遠世襲,賜俸三十六石。

    僧衆謝了恩,送駕回朝。

    公主入宮,各各相見,安排筵宴,與公主釋悶賀喜。

    後妃母子,複聚首團囗栾。

    國王君臣,亦共喜飲宴一宵不題。

     次早,國王傳旨,召丹青圖下聖僧四衆喜容,供養在華夷樓上,又請公主新妝重整,出殿謝唐僧四衆救苦之恩。

    謝畢,唐僧辭王西去。

    那國王那裡肯放,大設佳宴,一連吃了五六日,着實好了呆子,盡力放開肚量受用。

    國王見他們拜佛心重,苦留不住,遂取金銀二百錠,寶貝各一盤奉謝,師徒們一毫不受。

    教擺銮駕,請老師父登辇,差官遠送,那後妃并臣民人等俱各叩謝不盡。

    及至前途,又見衆僧叩送,俱不忍相别。

    行者見送者不肯回去,無已,撚訣往巽地上吹口仙氣,一陣暗風,把送的人都迷了眼目,方才得脫身而去。

    這正是:沐淨恩波歸了性,出離金海悟真空。

    畢竟不知前路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