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首頁
    能知之。

    ”士隐道:“寶玉,即寶玉也。

    那年榮甯查抄之前,钗黛分離之日,此玉早已離世。

    一為避禍,二為撮合,從此夙緣一了,形質歸一。

    又複稍示神靈,高魁貴子,方顯得此玉那天奇地靈之寶,非凡間可比。

    前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帶下凡,如今塵緣已滿,仍是此二人攜歸本處,這便是寶玉的下落。

    ”雨村聽了,雖不能全然明白,卻也十知四五,便點頭歎道:“原來如此,下愚不知。

    但那寶玉既有如此的來曆,又何以情迷至此,複又豁悟如此?還要請教。

    ”士隐笑道:“此事說來,老先生未必盡解。

    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一番閱冊,原始要終之道,曆曆生平,如何不悟?仙草歸真,焉有通靈不複原之理呢!”雨村聽着,卻不明白了。

    知仙機也不便更問,因又說道:“寶玉之事既得聞命,但是敝族閨秀如此之多,何元妃以下算來結局俱屬平常呢?”士隐歎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貴族之女俱屬從情天孽海而來。

    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隻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

    所以崔莺蘇小,無非仙子塵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

    凡是情思纏綿的,那結果就不可問了。

    ”雨村聽到這裡,不覺拈須長歎,因又問道:“請教老仙翁,那榮甯兩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禍淫,古今定理。

    現今榮甯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将來蘭桂齊芳,家道複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雨村低了半日頭,忽然笑道:“是了,是了。

    現在他府中有一個名蘭的已中鄉榜,恰好應着‘蘭’字。

    适間老仙翁說‘蘭桂齊芳’,又道寶玉‘高魁子貴’,莫非他有遺腹之子,可以飛黃騰達的麼?”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後事,未便預說。

    ”雨村還要再問,士隐不答,便命人設俱盤飧,邀雨村共食。

     食畢,雨村還要問自己的終身,士隐便道:“老先生草庵暫歇,我還有一段俗緣未了,正當今日完結。

    ”雨村驚訝道:“仙長純修若此,不知尚有何俗緣?”士隐道:“也不過是兒女私情罷了。

    ”雨村聽了益發驚異:“請問仙長,何出此言?”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蓮幼遭塵劫,老先生初任之時曾經判斷。

    今歸薛姓,産難完劫,遺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

    此時正是塵緣脫盡之時,隻好接引接引。

    ”士隐說着拂袖而起。

    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這急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

     這士隐自去度脫了香菱,送到太虛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對冊,剛過牌坊,見那一僧一道,缥渺而來。

    士隐接着說道:“大士、真人,恭喜,賀喜!情緣完結,都交割清楚了麼?”那僧道說:“情緣尚未全結,倒是那蠢物已經回來了。

    還得把他送還原所,将他的後事叙明,不枉他下世一回。

    ”士隐聽了,便供手而别。

    那僧道仍攜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寶玉安放在女娲煉石補天之處,各自雲遊而去。

    從此後,“天外書傳天外事,兩番人作一番人。

    ” 這一日空空道人又從青埂峰前經過,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裡,上面字迹依然如舊,又從頭的細細看了一遍,見後面偈文後又曆叙了多少收緣結果的話頭,便點頭歎道:“我從前見石兄這段奇文,原說可以聞世傳奇,所以曾經抄錄,但未見返本還原。

    不知何時複有此一佳話,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圓覺,也可謂無複遺憾了。

    隻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錯,不如我再抄錄一番,尋個世上清閑無事的人,托他傳遍,知道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

    或者塵夢勞人,聊倩鳥呼歸去;山靈好客,更從石化飛來,亦未可知。

    ”想畢,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華昌盛的地方,遍尋了一番,不是建功立業之人,即系餬口謀衣之輩,那有閑情更去和石頭饒舌。

    直尋到急流津覺迷度口,草庵中睡着一個人,因想他必是閑人,便要将這抄錄的《石頭記》給他看看。

    那知那人再叫不醒。

    空空道人複又使勁拉他,才慢慢的開眼坐起,便草草一看,仍舊擲下道:“這事我早已親見盡知。

    你這抄錄的尚無舛錯,我隻指與你一個人,托他傳去,便可歸結這一新鮮公案了。

    ”空空道人忙問何人,那人道:“你須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個悼紅軒中,有個曹雪芹先生,隻說賈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

    ”說畢,仍舊睡下了。

     那空空道人牢牢記着此言,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果然有個悼紅軒,見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裡翻閱曆來的古史。

    空空道人便将賈雨村言了,方把這《石頭記》示看。

    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賈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問:“先生何以認得此人,便肯替他傳述?”曹雪芹先生笑道:“說你空,原來你肚裡果然空空。

    既是假語村言,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樂得與二三同志,酒餘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似你這樣尋根問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

    一面走着,口中說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閱者也不知。

    不過遊戲筆墨,陶情适性而已!”後人見了這本奇傳,亦曾題過四句為作者緣起之言更轉一竿頭雲: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