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34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首頁
    “吾有心事,未易明言。

    ”玄德再欲問時,蔡夫人出立屏後。

    劉表乃垂頭不語。

    須臾席散,玄德自歸新野。

    源氏物語 至是年冬,聞曹操自柳城回,玄德甚歎表之不用其言。

    忽一日,劉表遣使至,請玄德赴荊州相會。

    玄德随使而往。

    劉表接着,叙禮畢,請入後堂飲宴;因謂玄德曰:“近聞曹操提兵回許都,勢日強盛,必有吞并荊、襄之心。

    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此好機會。

    ”玄德曰:“今天下分裂,幹戈日起,機會豈有盡乎?若能應之于後;未足為恨也。

    ”表曰:“吾弟之言甚當。

    ”相與對飲。

    酒酣,表忽潸然下淚。

    玄德問其故。

    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訴與賢弟,未得其便。

    ”玄德曰:“兄長有何難決之事?倘有用弟之處,弟雖死不辭。

    ”表曰:“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為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琮,頗聰明。

    吾欲廢長立幼,恐礙于禮法;欲立長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

    ”玄德曰:“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

    ”表默然。

     原來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與表叙論,必來竊聽;是時正在屏風後,聞玄德此言,心甚恨之。

    玄德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

    因見己身髀肉複生,亦不覺潸然流淚。

    少頃複入席。

    表見玄德有淚容,怪問之。

    玄德長歎曰:“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騎,髀裡肉生。

    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表曰:“吾聞賢弟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賢弟盡舉當世名士,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以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吾弟之先,何慮功業不建乎?”玄德乘着酒興,失口答曰:“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表聞言默然。

    玄德自知語失,托醉而起,歸館舍安歇。

     卻說劉表聞玄德語,口雖不言,心懷不足,别了玄德,退入内宅。

    蔡夫人曰:“适間我于屏後聽得劉備之言,甚輕觑人,足見其有吞并荊州之意。

    今若不除,必為後患。

    ”表不答,但搖頭而已。

    蔡氏乃密召蔡瑁入,商議能事。

    瑁曰:“請先就館舍殺之,然後告知主公。

    ”蔡氏然其言。

    瑁出,便連夜點軍。

     卻說玄德在館舍中秉燭而坐,三更以後,方欲就寝。

    忽一人叩門而入,視之乃伊籍也。

    原來伊籍探知蔡瑁欲害玄德,特夤夜來報。

    當下伊籍将蔡瑁之謀,報知玄德,催促玄德速速起身。

    玄德曰:“未辭景升,如何便去?”籍曰:“公若辭,必遭蔡瑁之害矣。

    ”玄德乃謝别伊籍,急喚從者,一齊上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

    比及蔡瑁領軍到館舍時,玄德已去遠矣。

    瑁悔恨無及,乃寫詩一首于壁間,徑入見表曰:“劉備有反叛之意,題反詩于壁上,不辭而去矣。

    ”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

    詩曰: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劉表見詩大怒,拔劍言曰:“誓殺此無義之徒!”行數步,猛省曰:“吾與玄德相處許多時,不曾見他作詩。

    此必外人離間之計也。

    ”遂回步入館舍,用劍尖削去此詩,棄劍上馬。

    蔡瑁請曰:“軍士已點齊,可就往新野擒劉備。

    ”表曰:“未可造次,容徐圖之。

    ”蔡瑁見表持疑不決,乃暗與蔡夫人商議,即日大會衆官于襄陽,就彼處謀之。

    次日,瑁禀表曰:“近年豐熟,合聚衆官于襄陽,以示撫慰之意。

    請主公一行。

    ”表曰:“吾近日氣疾作,實不能行。

    可令二子為主待客。

    ”瑁曰:“公子年幼,恐失于禮節。

    ”表曰:“可往新野請玄德待客。

    ”瑁暗喜正中其計,便差人請玄德赴襄陽。

     卻說玄德奔回新野,自知失言取禍,未對衆人言之。

    忽使者至,請赴襄陽。

    孫幹曰:“昨見主公匆匆而回,意甚不樂。

    愚意度之,在荊州必有事故。

    今忽請赴會,不可輕往。

    ”玄德方将前項事訴與諸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