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首頁
    李鬼身邊搜了那錠小銀子,都打縛在包裹裡。

    卻去鍋裡看時,三升米飯早熟了,隻沒菜蔬下飯。

    李逵盛飯來,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癡漢!放着好肉在面前,卻不會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兩塊肉來,把些水洗淨了,竈裡扒些炭火來便燒。

    一面燒,一面吃。

    吃得飽了,把李鬼的屍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樸刀,自投山路裡去了。

    那草屋被風一扇,都燒沒了。

    有詩為證: 劫掠資财害善良,誰知天道降災殃。

     家園蕩盡身遭戮,到此翻為沒下場。

     李逵趕到董店東時,日已平西。

    徑奔到家中,推開門,入進裡面。

    隻聽得娘在床上問道:“是誰入來?”李逵看時,見娘雙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

    李逵道:“娘!鐵牛來家了!”娘道:“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裡安身?你的大哥隻是在人家做長工,止博得些飯食吃,養娘全不濟事!我如常思量你,眼淚流幹,因此瞎了雙目。

    你一向正是如何?”李逵尋思道:“我若說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

    我隻假說便了。

    ”李逵應道:“鐵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來取娘。

    ”娘道:“恁地卻好也!隻是你怎生和我去得?”李逵道:“鐵牛背娘到前路,卻覓一輛車兒載去。

    ”娘道:“你等大哥來,卻商議。

    ”李逵道:“等做甚麼,我自和你去便了。

    ” 恰待要行,隻見李達提了一罐子飯來。

    入得門,李逵見了,便拜道:“哥哥,多年不見。

    ”李達罵道:“你這厮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娘便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

    ”李達道:“娘呀!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

    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見在梁山泊做了強盜。

    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來,着落原籍追捕正身,卻要捉我到官比捕。

    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說:‘他兄弟已自十來年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供鄉貫?’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

    見今出榜,賞三千貫捉他。

    你這厮不死,卻走家來胡說亂道!”李逵道:“哥哥不要焦躁,一發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

    ”李達大怒。

    本待要打李逵,卻又敵他不過,把飯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

    李逵道:“他這一去,必然報人來捉我,卻是脫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罷。

    我大哥從來不曾見這大銀,我且留下一錠五十兩的大銀子放在床上。

    大哥歸來見了,必然不趕來。

    ”李逵便解下腰包,取一錠大銀放在床上,叫道:“娘,我自背你去休。

    ”娘道:“你背我那裡去?”李逵道:“你休問我,隻顧去快活便了。

    我自背你去,不妨!”李逵當下背了娘,提了樸刀,出門望小路裡便走。

     卻說李達奔來财主家報了,領着十來個莊客,飛也似趕到家裡看時,不見了老娘,隻見床上留下一錠大銀子。

    李達見了這錠大銀,心中忖道:“鐵牛留下銀子,背娘去那裡藏了?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來。

    我若趕去,倒吃他壞了性命。

    想他背娘,必去山寨裡快活。

    ”衆人不見了李逵,都沒做理會處。

    李達卻對衆莊客說道:“這鐵牛背娘去,不知往那條路去了。

    這裡小路甚雜,怎地去趕他?”衆莊客見李達沒理會處,各自回去了。

    不在話下。

     這裡隻說李逵怕李達領人趕來,背着娘,隻奔亂山深處僻靜小路而走。

    看看天色晚了。

    但見: 暮煙橫遠岫,宿霧鎖奇峰。

    慈鴉撩亂投林,百鳥喧呼傍樹。

    行行雁陣墜長空,飛入蘆花;點點螢光明野徑,偏依腐草。

    茅荊夾路,驚聞更鼓之聲;古木懸崖,時見龍蛇之影。

    卷起金風飄敗葉,吹來霜氣布深山。

     當下李逵背娘到嶺下,天色已晚了。

    娘雙眼不明,不知早晚。

    李逵卻自認得,這條嶺喚做沂嶺。

    過那邊去,方才有人家。

    娘兒兩個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嶺來。

    娘在背上說道:“我兒,那裡讨口水來我吃也好。

    ”李逵道:“老娘,且待過嶺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飯吃。

    ”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幹飯,口渴的當不得。

    ”李逵道:“我喉嚨裡也煙發火出。

    你且等我背你到嶺上,尋水與你吃。

    ”娘道:“我兒,端的渴殺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李逵看看捱得到嶺上,松樹邊一塊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插了樸刀在側邊,分付娘道:“奈心坐一坐,我去尋水來你吃。

    ”李逵聽得溪澗裡水響,聞聲尋将去,扒過了兩三處山腳,到得那澗邊看時,一溪好水。

    怎見得?有詩為證: 穿崖透壑不辭勞,遠望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李逵扒到溪邊,捧起水來自吃了幾尋思道:“怎地能勾得寄希望于水去把與娘吃?”立起身至,東觀西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