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蘇菲亞”三字不甚雅馴,這個“菲”字令人想起“芳草菲菲”,似乎譏諷她全身是毛,于是寫作了“蘇飛霞”,既合“落霞與孤鹜齊飛”之典,又有“飛霞撲面”之美;“固倫長公主”是清朝公主最尊貴的封号,皇帝的姊妹是長公主,皇帝的女兒是公主,此女貴為攝政,又是兩位并肩沙皇的姊姊,自然是頭等公主了。
待聽得韋小寶笑道:“這個羅刹公主跟我是有一手的,幾年不見,不知她怎樣了?”那師爺在封套上又寫上兩行字:“夫和戎狄,國之福也。
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
”心想這是《左傳》中的話,隻可惜羅刹乃戎狄之邦,未必能懂得中華上國的經傳,其中雙關之意,更不必解,俏眉眼做給瞎子看,難免有“明珠暗投”之歎了。
其實不但“鄂羅斯國固倫長公主蘇飛霞”決計不懂這幾個中國字的含義,連“大清國撫遠大将軍鹿鼎公韋”,除了識得自己的名字和兩個“人”字之外,也是隻字不識,見那師爺在封套正反面都寫了字,說道:“夠了,夠了。
你的字寫得很好,勝過羅刹大胡子。
”
他吩咐師爺備就一批貴重禮物,好在都是從雅克薩城中俘獲而得,不用花他分文本錢。
再将華伯斯基、齊洛諾夫兩名隊長傳來,叫他兩人從羅刹降兵挑選一百人作為衛隊,立即前往莫斯科送信。
兩名隊長大喜過望,不住鞠躬稱謝,又拿起韋小寶的手,在他手背上連連親吻。
韋小寶的手背被二人的胡子擦得酸癢,忍不住哈哈大笑。
雅克薩城小,容不下大軍駐紮,當下韋小寶和欽差及索額圖商議了,派郎坦、林興珠二人率兵二千,在城中防守,大軍南旋,協駐瑗珲、呼瑪爾二城候旨。
韋小寶臨行之際,鄭重叮咛郎坦、林興珠二人,決不可在雅克薩城開鑿水井,挖掘地道。
大軍南行。
韋小寶、索額圖、朋春等駐在瑗珲,薩布素另率一軍,駐在呼瑪爾。
韋小寶命羅刹降兵改穿清軍裝束,派人教授華語,命他們将“我皇萬歲萬萬歲”、“聖天子萬壽無疆”、“中國皇帝德被四海、皇恩浩蕩”等句子背得爛熟,然後派兵押向北京,要他們在京師大街上一路高呼,朝見康熙時更須大聲呐喊,說道越是喊得有勁,皇上賞賜越厚。
匆匆數月,冬盡春來。
韋小寶在瑗珲雖住得舒服,卻記挂着阿珂、蘇荃等幾個妻子和虎頭等兒女,曾連遣親兵,送物回家。
六位夫人也各有衣物用品送來,大家知他不識字,家書卻兩免了,隻是命親兵帶個口信,說家中大小平安,盼望大帥早日凱旋歸來。
過得二十多天,康熙頒來诏書,對出征将士大加嘉獎,韋小寶升為二等鹿鼎公,其餘将士各有升賞。
傳旨的欽差将一隻用火漆印封住的木盒交給韋小寶,乃是皇上禦賜。
韋小寶磕頭謝恩,打開木盒,不禁一呆。
盒裡是一隻黃金飯碗。
碗中刻着“公忠體國”四字,依稀便是當年施琅送給他的,隻是花紋字迹俱有破損,卻又重行修補完整。
韋小寶記得當年這隻金飯碗放在銅帽兒胡同伯爵府中,那晚倉惶逃走,并未攜出,一凝思間,已明其理。
定是那晚炮轟伯爵府後,前鋒營軍士将府中殘損的剩物開具清單,呈交給皇帝。
這隻金飯碗已打爛了一次,這一次可得好好捧住,别再打爛了。
韋小寶心想:“小皇帝對我倒講義氣,咱們有來有往,我也不掘他的龍脈。
”當晚大宴欽差,諸将相陪,宴後開賭。
再過月餘,康熙又有上谕到來,這一次卻是大加申斥,說韋小寶行事胡鬧,要羅刹降兵大呼“萬壽無疆”,實在無聊之至。
上谕中說:“為人君守牧者,當上體天心,愛護黎民。
羅刹雖蠻夷化外之邦,其小民亦人也,既已降服歸順,不應複侮弄屈辱之。
汝為大臣,須谏君以仁明愛民之道。
朕若有惠于衆,雖不壽亦為明君,若驕妄殘虐,則萬壽無疆,徒苦天下而已。
大臣谄谀邪佞,緻君于不德,其罪最大,切宜為誡。
”韋小寶這次馬屁拍在馬腳上,碰了一鼻子灰,好在臉皮甚厚,也不以為意,對着傳旨的欽差大罵自己該死,心想:“天下哪有人不愛戴高帽的?定是這些羅刹兵中國話說得不好,把皇上聽得胡裡胡塗,惹得他生氣。
”将教授羅刹兵華語的幾名師爺叫來,痛罵一頓。
罵完之後,拉開桌子便和他們賭錢,擲得幾把骰子,早将康熙的訓誡抛到九霄雲外。
這日京中又有上谕頒來,欽命韋小寶和索額圖為議和大臣,與羅刹國議訂和約,又派來鑲黃旗漢軍都統一等公佟國綱、護軍統領馬喇、尚書阿爾尼、左都禦史馬齊四人相助。
佟國綱宣讀上谕已畢,又取出一通公文宣讀,卻是羅刹國兩位沙皇給康熙的國書,這時已由在北京的荷蘭國傳教士譯成了漢文。
國書中說道:
“謹奉上撫遠華夏、洋溢寰宇、率賢臣共圖治理、分任疆土、滿清兼統、聲名遠播、大聖皇帝曰:向者父阿列克席米汗羅為汗,曾使尼果來等赉書至天朝通好,以不谙中國典禮,語言舉止,陋鄙無文,望寬宥之。
至頌揚皇帝,舛謬失禮,亦因地處荒遠,典禮素昧所緻,幸無見罪。
皇帝在昔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未循其故。
及尼果來等歸問之,但述天朝大臣以不還逋逃人根特木爾等、并騷擾邊境為詞。
近聞皇帝興師,辱臨境上,有失通好之意。
如果下國邊民構釁作亂,天朝遣使明示,自當嚴治其罪,何煩動辄幹戈?今奉诏旨,始悉端委,遂令下國所發将士,到時切勿交兵。
恭請明察我國作亂之人,發回正法,除嗣遣使臣議定邊界外,先令末起、佛兒魏牛高、宜番、法俄羅瓦等星馳赉書以行。
乞撤雅克薩之圍,仍詳悉作書,曉谕下國。
則諸事皆寝,永遠輯眺矣。
上國大臣韋小寶閣下,昔年曾見知于我皇姊攝政女王蘇菲亞殿下,遠臨我京師莫斯科,撥亂反正,有大功于下國,此上國之惠也,下國君臣,不敢有忘。
謹奉重禮,獻于大聖皇帝陛下,以次重禮奉于韋小寶大臣閣下,以示下國誠信修睦之衷。
”(按:此通俄羅斯國國書錄自史籍,正确無誤,惟最後一段關于韋小寶者,恐系小說家言,或未可盡信雲。
)佟國綱讀了國書後,師爺将書中意思向韋小寶及衆将詳細解釋。
這是軍中通例,文書來往,文字有時頗為艱深,帶兵将官不識字者固多,就算讀過幾年書的,所識也頗有限,軍中來文去件關涉軍機大事,如有誤解,幹系重大,因此滿洲軍制有師爺解釋文書的規定。
佟國綱笑道:“這位羅刹國攝政女王,對韋大帥頗念舊情,送來的禮物着實不少。
皇上吩咐兄弟一并帶了來,交韋大帥收納。
”韋小寶拱手道:“多謝,多謝。
”又道:“羅刹人不懂禮節,不說自己的禮物很輕,卻自吹自擂,說禮物很重,送給皇上的是重禮,送給我的是甚麼次重禮,也不怕人笑話。
”佟國綱道:“是。
韋大帥獻到京城去的羅刹降人,皇上親加審訊,發現小兵之中,混有一個羅刹大官……”韋小寶“啊”的一聲,叫道:“有這等事?”佟國綱道:“這人十分狡猾,混在小兵之中,絲毫不動聲色。
那日皇上逐批審訊降人,一名荷蘭傳教士做通譯,審到後來,皇上對那傳教士說了幾句拉丁話。
羅刹降人中有一名小兵,忽然臉露詫異神色。
皇上問他是不是懂得拉丁話,那個小兵不住搖頭。
皇上便用拉丁話說道:‘将這個小兵拉出去砍頭。
’那小兵臉色大變,跪下求饒,供認懂得拉丁話。
”
韋小寶問道:“拉丁話是什麼話?他們羅刹人拉壯丁挑軍糧之時說的話,皇上怎麼會說?”佟國綱道:“皇上聰明智慧,無所不曉。
羅刹人拉壯丁時說的話,那也會說的。
”韋小寶道:“為什麼羅刹人平時說的話,皇上不懂,拉壯丁時說的話,卻又會說?”佟國綱無法回答,笑道:“這中間的理由,咱們可都不懂了。
下次大帥朝見皇上之時,自己磕頭請問罷。
”韋小寶點點頭,問道:“那個羅刹人後來怎樣?”佟國綱道:“皇上細細審問,那人終于無法隐瞞,一點點吐露了出來。
原來這人名叫亞爾青斯基,是尼布楚、雅克薩兩城的都總督。
”衆人一聽,好不自禁的“啊”的一聲。
韋小寶道:“這家夥的官可不小哪。
”佟國綱道:“可不是嗎?羅刹國派在東方的官兒,以他為最大,雅克薩城破之日,定是他改穿了小兵的服色,以緻給他瞞過了。
”韋小寶搖頭笑道:“攻破雅克薩城那天,羅刹的将軍、小兵、大官、小官,個個脫得精光,瞧來瞧去,每一個都是這麼一回 事,實在沒甚麼分别。
不見得官做得大了,那話兒也大些。
兄弟的……這個大官認他不出,倒也不是我們的錯處。
”衆将哈哈大笑,向佟國綱解說當日攻破雅克薩城的情景。
佟國綱笑道:“原來如此,這也難怪。
皇上說道:韋小寶擒獲羅刹國尼布楚、雅克薩二城都總管,功勞不小,不過他以為此人隻是尋常小兵,辦事也太胡塗了,将功折罪,此事無賞無罰。
”韋小寶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道:“皇上恩典,奴才感激之至。
”佟國綱道:“皇上審問這亞爾青斯基,接連問了六天,羅刹國的軍政大事,疆域物産,甚麼都盤問備細。
皇上當真是天縱英明,又從這亞爾青斯基身上,發見了一個秘密。
依韋大帥說,這人被擒之時,身上一絲不挂,哪知他竟有法子暗藏秘密文件。
”韋小寶罵道:“他奶奶的,這阿二掀死雞實在鬼計多端,下次見到了他,非要他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