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啰為宣徽院使,舒瑪爾節為宣政院使。
乙未,以樞密副使阿薩爾為禦史中丞,内史善僧為中書左丞。
丁酉,以鄂勒哲知樞密院事,圖們同簽樞密院事。
戊戌,以薩迪密實知樞密院事,章台同知樞密院事。
己亥,敕谕百司:“凡铨授官,遵世祖舊制,惟樞密院、禦史台、宣政院、宣徽院得自奏聞,馀悉由中書。
”
辛醜,以瑪谟錫知樞密院事,實達爾為大司農。
召諸王屬流徙遠地及還元籍者二十四人還京師。
冬,十月,癸亥,修佛事于大明殿。
特克實之變,諸王邁努逃赴潛邸,願效死力,且言于帝曰:“不誅元兇,則陛下善名不著,天下後世何從而知!”帝深然之。
甲子,以舒瑪爾節為中書右丞相,陝西行省左丞圖魯、通政院使甯珠并為禦史大夫,蘇蘇為禦史中丞。
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廟、社稷。
命舒瑪爾節、甯珠誅逆賊特克實、實達爾、齊勤特穆爾、托和齊、章岱等于大都,并戮其子孫,籍沒家産;惟特們德爾子索諾木議遠流,張珪曰:“索諾木從逆賊,親斫丞相拜珠,乃欲活之耶?”
初,特克實使齊勤特穆爾遽至京師,趣召兩院學士北上,翰林學士曹元用獨不行,曰:“此非常之變,吾甯死,不可曲從也。
”未幾,賊伏誅,人服其先見之明。
壬申,以内史諸達庫為太師、知樞密院事。
癸未,以舒瑪爾節兼阿蘇衛達噜噶齊。
八番、順元及靜江、大理、威楚諸路猺兵為寇,丙戌,敕湖廣、雲南二省招谕之。
十一月,己醜朔,帝次于中都,修佛事于昆剛殿。
辛醜,車駕至大都。
丁未,禦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初,特克實遣使至大都,封府庫,收百司印。
監察禦史許有壬知事急,即往告中丞董守庸。
守庸謂:“宮禁事非子所當問。
”有壬即疏守庸及經曆多爾濟班、監察禦史郭額森呼都附特克實之罪以俟,及禦史大夫甯珠至,有壬即袖疏上之。
辛亥,守庸坐黨特克實免官。
壬子,敕營繕不急者罷之。
癸醜,遣使詣曲阜,以太牢祀孔子。
敕會福院奉北安王納穆罕像于高良河寺。
祭遁甲五福神。
丙辰,禦史中丞蘇蘇,坐貪淫免官。
丁巳,廣州路新會縣民颒長弟作亂,廣東副元帥烏讷爾率兵捕之。
诏:“凡有罪自首者,原其罪。
”
十二月,己未,禦史台經曆多爾濟巴勒、禦史禦裡達漢、烏圖曼、郭額森呼圖,并坐黨特克實免官。
監察禦史許有壬言:“曩者特們德爾專政,誣殺楊多爾濟、蕭拜珠、賀勝、觀音保、索約勒、哈迪密實,黥竄成珪、李謙享,罷免王毅、高昉、張志弼,而趙世延受禍尤慘,天下鹹知其冤。
請昭雪之,存者召還錄用,死者贈官有差。
”
壬戌,浚鎮江路漕河及練湖。
江浙行省言:“鎮江運河,全藉練湖之水為上源,官司漕運及商賈、農民來往,其舟楫莫不由此。
宋時專設人夫,以時修浚,潴蓄潦水,若運河淺阻,開放湖水一寸,則可添河水一尺。
近來淤淺,舟楫不通,凡有官物,差民運遞,甚為不便。
委官相視,疏治運河,自鎮江路至呂城壩長百三十一裡,計役夫萬五百十三人,六十日可畢;又用三千馀人浚滌練湖,九十日可完。
人日支糧三升,中統鈔一兩。
”诏從之,以來春興工。
戊辰,追尊皇考晉王噶瑪拉曰光聖仁孝皇帝,廟号顯宗,妣晉王妃鴻吉哩氏曰宣懿淑聖皇後。
庚午,盜入太廟,竊仁宗及莊懿慈聖皇後金主。
時參知政事瑪喇兼領太常禮儀使,當遷左丞,集賢大學士張珪曰:“太常奉祭祀不謹,當待罪,而反遷官,何以謝在天之靈?”命遂格。
甲戌,命道士吳全節修醮事。
乙亥,太常院言:“世祖以來,太廟歲惟一享,先帝始複古制,一歲四祭,請裁擇之。
”帝曰:“祭祀,大事也,朕何敢簡其禮!命仍四祭。
監察禦史托克托、趙成慶等言:“特們德爾在先朝,包藏禍心,離間親藩,誅戮大臣,使先帝孤立,卒罹大禍。
其子索諾木,親與逆謀,久逃天憲,宜正其罪,以快元元之心。
伊魯托克托、呼薩敦,皆特克實之黨,不宜寬宥。
”遂并伏誅。
丙子,命嶺北守邊諸王修佛事以卻寇兵。
己卯,命僧作佛事于大内以厭雷。
癸未,流諸王伊噜特穆爾于雲南,額特布哈于海南,庫魯克布哈于尼噜罕,博啰及烏魯斯布哈于海島,并坐與特克實逆謀也。
乙酉,谕百司惜名器,各遵世祖定制。
丙戌,舒瑪爾節言:“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諸王邁努,請加封賞,以示激勸。
”遂以泰甯縣五千戶封邁努為泰甯王。
丁亥,議賞讨逆功,賜舒瑪爾節金銀鈔,都爾蘇為中書左孫相,瑪谟錫、甯珠、索多并加授光祿大夫。
诏改明年元曰泰定。
雲南花腳蠻為寇,诏招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