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聖言有造化,所以寓無窮之意。
若無造化,即容易知,乃常人言耳。
’”闶曰:“說《春秋》者雖多,終不能明,正如窺造化矣。
”帝因問九成安否。
翌日,謂秦桧曰:“張九成今在何處?”秦桧曰:“九成頃以唱異惑衆,為台臣所論,既與郡,乃乞祠,觀其意終不為陛下用。
”帝曰:“九成清貧,不可無祿。
”桧疑闶薦之,呼給事中兼侍講楊願詢其事,文會亦劾闶。
是日,拜文會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自是執政免,即以言諸代之。
丙寅,太常谥故觀文殿大學士張商英曰文忠。
戊辰,權尚書吏部侍郎陳康伯假吏部尚書,充金報謝使,以金來賀生辰故也。
上欲用右武大夫、嘉州防禦使錢恺為副,方持母喪,乃起複故官,假保信軍承宣使、知閤門事。
己巳,金主始遣骠騎大将軍、安國軍節度使烏延和、通議大夫、行大理少卿孟浩來賀天申節,遺上珠一囊,金帶一條,衣七對,色绫羅紗縠五百段,馬十匹。
自是歲如之。
辛未,天申節,文武百官、金國人使上壽于紫宸殿。
故事,北使上壽畢,同百官殿上賜酒三行,次赴筵于尚書省。
至是特就驿燕之,仍以執政官押伴。
癸酉,大燕垂拱殿。
丁醜,北使辭行。
自是留館中率不過十日。
己卯,右谏議大夫詹大方為禦史中丞兼侍講。
六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乙未,帝謂大臣曰:“浙東、福建被水災處,可令監司躬往,悉力赈濟,務使實惠及民,毋為文具。
”
時江、浙、福建同日大水。
建州水冒城而入,俄頃深數丈,公私廬舍盡壞,溺死數千人。
嚴州水暴至,城不沒者數闆,右奉議郎、通判州事洪光祖,集舟以援民,且區處山阜,給之薪粥,卒無溺者。
衢、信、處、婺等州,民之死者甚衆。
丙申,右武大夫、華州觀察使、提舉佑神觀白锷,特刺面配萬安軍。
時閩、浙大水,锷乃自北方從太後歸者,宣言燮理乖缪,洪晧名聞中外,顧不用!太師秦桧聞之,奏系锷大理寺。
锷館客張伯麟嘗題太學壁曰:“夫差,爾忘越王之殺而父乎!”伯麟亦下獄。
獄具,锷坐因伯麟嘗問何故不用廉訪使,锷答以任内臣作耳目,正是祖宗故事,恐主上不知,因出言指斥,乃有是命。
伯麟亦杖脊,刺配吉陽軍。
禦史中丞詹大方即奏晧與锷為刎頸交,更相稱譽,诳惑衆聽。
時晧以徽猷閣直學士知饒州。
丁酉,诏晧提舉江州太平觀。
秋,七月,庚戍朔,知濠州李觀民以赴任上殿,帝戒以毋招集流亡,恐金人啟釁也。
旋以語宰執,俾申谕之。
壬子,秘書省正字吳芾、何逢原并罷。
殿中侍禦史汪勃言:“芾與潘良能結為死黨,變亂是非;逢原因藍公佐之回,揣見和議少變,乃公肆異論,求合流俗。
二人者不罷黜,緩急之際,必為國家之害。
”乃以芾通判處州,逢原通判池州。
丁巳,诏:“與國同姓者不得二名。
”
命有司改作祭器,三年乃成。
庚申,複置梅州。
先是諸軍請衣賜,所差使臣多以弊朽易取良缣,而諸軍所得皆怯薄者。
至是诏戶部委官封記,仍令總領所差官偕本軍使臣同領,以絕其弊。
秘書省舊有提舉官,見《麟台故事》。
少監遊操,言肇建新省,望依故事,旋诏以禮部侍郎秦熺兼之。
操,建陽人也。
辛酉,升蜀州為崇慶軍,以帝始封之地故也。
庚午,金建原廟于東京。
丙子,帝幸秘書省,太師、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秦桧,率百官及實錄院官奉迎。
帝遂幸秘閣,召群臣觀晉、唐書畫,三代古器。
還,禦右文殿,賜群臣茗飲,從官坐于堂上,省官席于庑下。
八月,癸未,金主殺其子魏王道濟。
庚寅,直顯谟閣、兩浙轉運副使李椿年權尚書戶部侍郎。
癸巳,召尚書左司郎中林保、國子司業宋之才入對,以保權尚書吏部侍郎,之才權禮部侍郎。
後二日,以保為賀金正旦使,知閤門事康益副之;之才為賀生辰使,閤門宣贊舍人趙瑰副之。
九月,己酉,金主如東京;壬子,畋于沙河。
乙卯,金遣使祭遼陵。
辛酉,诏分利州為東、西兩路,用端明殿學士、四川宣撫副使鄭剛中請也。
時川口屯兵十萬人,分隸三大将,檢校少師、鎮西軍節度使、右護軍都統制、階、成、西和、鳳州經略使吳璘屯興州,檢校少保、武當軍節度使、利州路經略安撫使兼知興元府、宣撫司都統制楊政屯興元府,檢校少保、奉國軍度度使、金、房、開、達州經略安撫使兼知金州、樞密院都統制郭浩屯金州,皆建帥府,而統制官知成州王彥、知階州姚仲、知西和州程俊、知鳳州楊從儀亦領沿邊安撫使。
剛中請以興元府、利、阆、洋、巴、劍、天安軍七郡為東路,治興元府;興、階、成、西和、文、龍、鳳、七州為西路,治興州;即命政、璘為安撫使,浩為金、房、開、達州安撫使,諸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