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七十一

首頁
    教育,此而不言,則人倫掃地矣。

    惟陛下裁之。

    ” 武學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學生劉時舉、王元野、黃道等九十四人,宗學生與寰等三十四人,建昌軍學教授盧钺,相繼上書切谏,皆不報。

     範鐘、劉伯正惡京學生言事,謂皆遊士鼓倡之,諷臨安尹趙與逐遊士。

    諸生聞之,益不平,作《扌卷堂文》,與遂盡削遊士籍。

     己未,将作監徐元傑言:“史嵩之起複,士論紛然,宜許其舉執政自代。

    ”帝曰:“學校雖是正論,但言之太甚。

    ”元傑雲:“正論是國家元氣,今正論猶在學校,要當保養一線之脈。

    ”元傑又乞引去帝曰:“經筵正賴卿規益,以何事而引去?” 乙醜,雷。

     冬,十月,辛未,诏曰:“朕德弗類,無以格陰陽之和,乃秋冬之交,雷電交至,天威震動,咎證非虛,甚可畏也!今朕避正殿,減常膳,方将反觀内省,回皇天之怒,可不博覽兼聽,盡群下之心。

    應中外臣僚,各指陳阙失,毋有所隐,朕将親覽,博采忠谠,見之施行,以昭應天之實。

    ” 壬申,以範鐘參知政事,劉伯正簽書樞密院事。

    金淵乞罷,不許。

     以強再興添差成都府路馬步軍副總管兼知懷安軍,節制戍兵。

     甲戌,令慶元府守臣趙倫趣史嵩之赴阙。

     己醜,出右谏議大夫劉晉之、殿中侍禦史王瓒、監察禦史龔基先、胡清獻;除劉漢弼為右司谏。

    帝欲更新庶政,故有是命。

    庚寅,漢弼遷侍禦史。

     壬辰,诏起杜範、遊侶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自此群賢率被錄用。

     甲午,诏:“台谏耳目之寄,若稽舊章,悉由親擢。

    自今不許大臣薦進。

    ” 殿中侍禦史鄭寀言:“宰相非百官比,豈容久虛!切恐中書之地,預設猜防,搢紳之徒,各懷向背。

    ”帝曰:“所奏雖切情事,進退大臣,豈容輕易?” 侍禦史劉漢弼,言金淵屍位妨賢,罷政;馬光祖貪榮忘親,罷江西運判新命,勒令追服。

    又言台谏彈擊論列,乞非時入奏。

    從之。

     十一月,辛醜,诏趣遊侶、杜範赴阙。

     壬寅,召王伯大、趙以夫、徐鹿卿。

     癸卯,诏奪前禮部侍郎劉晉之一官,罷祠,以監察禦史孫起予言其懷利失志也。

     乙巳,以劉漢弼言,罷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王德明,以王福代之。

     丙午,以程公許為起居郎兼直學士院。

     丁未,再趣遊侶、杜範供職。

     戊申,雷。

     庚戌,召陳韡、李心傳。

    丁巳,以陳韋華為兵部尚書,李心傳權刑、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王伯大權吏部尚書兼中書舍人,趙以夫權刑部侍郎。

     戊午,以禱雪,出封樁庫十八界楮币二十萬赈臨安細民,犒三衙諸軍亦如之。

     庚申,诏釋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并兩浙路州、縣杖以下系囚。

     辛酉,以雪寒,給諸軍錢,出戍者倍之。

     劉漢弼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無宰相之朝,今虛相位巳三月,願奮發英斷,拔去陰邪,庶可轉危為安。

    否則是非不兩立,邪正不并進,陛下雖欲收召善類,不可得矣。

    臣聞富弼之起複,止于五請;蔣芾之起複,止于三請。

    今史嵩之已六請矣,願聽其終喪,亟選賢臣,早定相位。

    ”十二月,庚午,聽史嵩之終喪。

     以範鐘為左丞相,杜範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遊侶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劉伯正參知政事、簽書樞密院事。

     杜範首上五事:“曰正治本,政事當常出于中書,毋使旁蹊得竊威柄。

    曰肅宮闱,當嚴内外之限,使宮府一體。

    曰擇人才,當随其所長用之而久于其職,毋徒守遷轉之常格。

    曰惜名器,如文臣貼職,武臣閤衛,不當為徇私市恩之地。

    曰節财用,當自人主一身始,自宮掖始,自貴近始,考封樁出入之數而補窒其罅漏,求鹽策楮币變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

    ”仍請早定國本以安人心。

     壬申,以趙葵同知樞密院事。

    葵言:“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幾?從其大者而講明之,疏其可用者而任使之。

    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計者治财,寬厚者任牧養,剛正者持風憲。

    為官擇人,不為人擇官。

    用之既當,任之既久,然後可以責其成效。

    ”又,“請亟與宰臣講求規畫,凡有關于宗社安危治亂之大計者,條具以聞,審其所先後緩急以圖籌策,則治功可成,外患不足慮。

    ” 以四川安撫使孟珙兼知江陵府。

     珙謂其佐曰:“政府未之思耳。

    彼若以兵綴我,上下流有急,将若之何?珙往則彼搗吾虛,不往則誰實捍患!”識者是之。

    珙至江陵,癸城,歎曰:“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變為桑田者,敵一鳴鞭,即至城外。

    自城以東,古嶺、先鋒,直至三汊,無有限隔。

    ”乃修複内隘十有一,别作十隘于外,有距城數十裡者。

    沮、漳之水,舊自城西入江,乃障而東之,俾繞城北入于漢,而三海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