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肮贓,隻是病了好些日子,不周不備,都是人家。
這會子又湯兒粥兒的調度,未免惹人厭煩。
”說着,眼圈兒又紅了。
紫鵑道:“姑娘這話也是多想。
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孫女兒,又是老太太心坎兒上的。
别人求其在姑娘跟前讨好兒還不能呢,那裡有抱怨的。
”黛玉點點頭兒,因又問道:“你才說的五兒,不是那日和寶二爺那邊的芳官在一處的那個女孩兒?”紫鵑道:“就是他。
”黛玉道:“不聽見說要進來麼?”紫鵑道:“可不是,因為病了一場,後來好了才要進來,正是晴雯他們鬧出事來的時候,也就耽擱住了。
”黛玉道:“我看那丫頭倒也還頭臉兒幹淨。
”說着,外頭婆子送了湯來。
雪雁出來接時,那婆子說道:“柳嫂兒叫回姑娘,這是他們五兒作的,沒敢在大廚房裡作,怕姑娘嫌肮贓。
”雪雁答應着接了進來。
黛玉在屋裡已聽見了,吩咐雪雁告訴那老婆子回去說,叫他費心。
雪雁出來說了,老婆子自去。
這裡雪雁将黛玉的碗箸安放在小幾兒上,因問黛玉道:“還有咱們南來的五香大頭菜,拌些麻油醋可好麼?”黛玉道:“也使得,隻不必累贅了。
”一面盛上粥來,黛玉吃了半碗,用羹匙舀了兩口湯喝,就擱下了。
兩個丫鬟撤了下來,拭淨了小幾端下去,又換上一張常放的小幾。
黛玉漱了口,盥了手,便道:“紫鵑,添了香了沒有?”紫鵑道:“就添去。
”黛玉道:“你們就把那湯和粥吃了罷,味兒還好,且是幹淨。
待我自己添香罷。
”兩個人答應了,在外間自吃去了。
這裡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
才要拿本書看,隻聽得園内的風自西邊直透到東邊,穿過樹枝,都在那裡唏留嘩喇不住的響。
一回兒,檐下的鐵馬也隻管叮叮當當的亂敲起來。
一時雪雁先吃完了,進來伺候。
黛玉便問道:“天氣冷了,我前日叫你們把那些小毛兒衣服晾晾,可曾晾過沒有?”雪雁道:“都晾過了。
”黛玉道:“你拿一件來我披披。
”雪雁走去将一包小毛衣服抱來,打開氈包,給黛玉自揀。
隻見内中夾着個絹包兒,黛玉伸手拿起打開看時,卻是寶玉病時送來的舊手帕,自己題的詩,上面淚痕猶在,裡頭卻包着那剪破了的香囊扇袋并寶玉通靈玉上的穗子。
原來晾衣服時從箱中撿出,紫鵑恐怕遺失了,遂夾在這氈包裡的。
這黛玉不看則已,看了時也不說穿那一件衣服,手裡隻拿着那兩方手帕,呆呆的看那舊詩。
看了一回,不覺的簌簌淚下。
紫鵑剛從外間進來,隻見雪雁正捧着一氈包衣裳在旁邊呆立,小幾上卻擱着剪破的香囊,兩三截兒扇袋和那鉸折了的穗子,黛玉手中自拿着兩方舊帕,上邊寫着字迹,在那裡對着滴淚。
正是: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間舊啼痕。
紫鵑見了這樣,知是他觸物傷情,感懷舊事,料道勸也無益,隻得笑着道:“姑娘還看那些東西作什麼,那都是那幾年寶二爺和姑娘小時一時好了,一時惱了,鬧出來的笑話兒。
要像如今這樣斯擡斯敬,那裡能把這些東西白遭塌了呢。
”紫鵑這話原給黛玉開心,不料這幾句話更提起黛玉初來時和寶玉的舊事來,一發珠淚連綿起來。
紫鵑又勸道:“雪雁這裡等着呢,姑娘披上一件罷。
”那黛玉才把手帕撂下。
紫鵑連忙拾起,将香袋等物包起拿開。
這黛玉方披了一件皮衣,自己悶悶的走到外間來坐下。
回頭看見案上寶钗的詩啟尚未收好,又拿出來瞧了兩遍,歎道:“境遇不同,傷心則一。
不免也賦四章,翻入琴譜,可彈可歌,明日寫出來寄去,以當和作。
”便叫雪雁将外邊桌上筆硯拿來,濡墨揮毫,賦成四疊。
又将琴譜翻出,借他《猗蘭》《思賢》兩操,合成音韻,與自己做的配齊了,然後寫出,以備送與寶钗。
又即叫雪雁向箱中将自己帶來的短琴拿出,調上弦,又操演了指法。
黛玉本是個絕頂聰明人,又在南邊學過幾時,雖是手生,到底一理就熟。
撫了一番,夜已深了,便叫紫鵑收拾睡覺。
不題。
卻說寶玉這日起來梳洗了,帶着焙茗正往書房中來,隻見墨雨笑嘻嘻的跑來迎頭說道:“二爺今日便宜了,太爺不在書房裡,都放了學了。
”寶玉道:“當真的麼?”墨雨道:“二爺不信,那不是三爺和蘭哥兒來了。
”寶玉看時,隻見賈環賈蘭跟着小厮們,兩個笑嘻的嘴裡咭咭呱呱不知說些什麼,迎頭來了。
見了寶玉,都垂手站住。
寶玉問道:“你們兩個怎麼就回來了?”賈環道:“今日太爺有事,說是放一天學,明兒再去呢。
”寶玉聽了,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