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到賈母賈政處去禀明了,然後回到怡紅院中。
襲人問道:“怎麼又回來了?”寶玉告訴了他,隻坐了一坐兒,便往外走。
襲人道:“往那裡去,這樣忙法?就放了學,依我說也該養養神兒了。
”寶玉站住腳,低了頭,說道:“你的話也是。
但是好容易放一天學,還不散散去,你也該可憐我些兒了。
”襲人見說的可憐,笑道:“由爺去罷。
”正說着,端了飯來。
寶玉也沒法兒,隻得且吃飯,三口兩口忙忙的吃完,漱了口,一溜煙往黛玉房中去了。
走到門口,隻見雪雁在院中晾絹子呢。
寶玉因問:“姑娘吃了飯了麼?”雪雁道:“早起喝了半碗粥,懶待吃飯。
這時候打盹兒呢。
二爺且到别處走走,回來再來罷。
”寶玉隻得回來。
無處可去,忽然想起惜春有好幾天沒見,便信步走到蓼風軒來。
剛到窗下,隻見靜悄悄一無人聲。
寶玉打諒他也睡午覺,不便進去。
才要走時,隻聽屋裡微微一響,不知何聲。
寶玉站住再聽,半日又拍的一響。
寶玉還未聽出,隻見一個人道:“你在這裡下了一個子兒,那裡你不應麼?”寶玉方知是下大棋,但隻急切聽不出這個人的語音是誰。
底下方聽見惜春道:“怕什麼,你這麼一吃我,我這麼一應,你又這麼吃,我又這麼應。
還緩着一着兒呢,終久連得上。
”那一個又道:“我要這麼一吃呢?”惜春道:“阿嗄,還有一着‘反撲’在裡頭呢!我倒沒防備。
”寶玉聽了,聽那一個聲音很熟,卻不是他們姊妹。
料着惜春屋裡也沒外人,輕輕的掀簾進去。
看時不是别人,卻是那栊翠庵的檻外人妙玉。
這寶玉見是妙玉,不敢驚動。
妙玉和惜春正在凝思之際,也沒理會。
寶玉卻站在旁邊看他兩個的手段。
隻見妙玉低着頭問惜春道:“你這個‘畸角兒’不要了麼?”惜春道:“怎麼不要。
你那裡頭都是死子兒,我怕什麼。
”妙玉道:“且别說滿話,試試看。
”惜春道:“我便打了起來,看你怎麼樣。
”妙玉卻微微笑着,把邊上子一接,卻搭轉一吃,把惜春的一個角兒都打起來了,笑着說道:“這叫做‘倒脫靴勢’。
”
惜春尚未答言,寶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兩個人都唬了一大跳。
惜春道:“你這是怎麼說,進來也不言語,這麼使促狹唬人。
你多早晚進來的?”寶玉道:“我頭裡就進來了,看着你們兩個争這個‘畸角兒’。
”說着,一面與妙玉施禮,一面又笑問道:“妙公輕易不出禅關,今日何緣下凡一走?”妙玉聽了,忽然把臉一紅,也不答言,低了頭自看那棋。
寶玉自覺造次,連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們在家的俗人,頭一件心是靜的。
靜則靈,靈則慧。
”寶玉尚未說完,隻見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擡,看了寶玉一眼,複又低下頭去,那臉上的顔色漸漸的紅暈起來。
寶玉見他不理,隻得讪讪的旁邊坐了。
惜春還要下子,妙玉半日說道:“再下罷。
”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癡癡的問着寶玉道:“你從何處來?”寶玉巴不得這一聲,好解釋前頭的話,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機鋒。
”轉紅了臉答應不出來。
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說話。
惜春也笑道:“二哥哥,這什麼難答的,你沒的聽見人家常說的‘從來處來’麼。
這也值得把臉紅了,見了生人的似的。
”妙玉聽了這話,想起自家,心上一動,臉上一熱,必然也是紅的,倒覺不好意思起來。
因站起來說道:“我來得久了,要回庵裡去了。
”惜春知妙玉為人,也不深留,送出門口。
妙玉笑道:“久已不來這裡,彎彎曲曲的,回去的路頭都要迷住了。
”寶玉道:“這倒要我來指引指引何如?”妙玉道:“不敢,二爺前請。
”
于是二人别了惜春,離了蓼風軒,彎彎曲曲,走近潇湘館,忽聽得叮咚之聲。
妙玉道:“那裡的琴聲?”寶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裡撫琴呢。
”妙玉道:“原來他也會這個,怎麼素日不聽見提起?”寶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說:“咱們去看他。
”妙玉道:“從古隻有聽琴,再沒有‘看琴’的。
”寶玉笑道:“我原說我是個俗人。
”說着,二人走至潇湘館外,在山子石坐着靜聽,甚覺音調清切。
隻聽得低吟道:
風蕭蕭兮秋氣深,美人千裡兮獨沉吟。
望故鄉兮何處,倚欄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聽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長,照軒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銀河渺茫,羅衫怯怯兮風露涼。
又歇了一歇。
妙玉道:“剛才‘侵’字韻是第一疊,如今‘陽’字韻是第二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