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更加明朗、更加缺少變化。
當生活臨近結束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生活跑哪兒去了。
為什麼到了老年,在回顧一生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生活如此短暫呢?因為我們對這生活的回憶不多,所以我們就覺得這段生活短暫了。
所有無關重要的和不愉快的事情都從我們的記憶中篩漏掉了,因此,遺留在我們記憶中的事情所剩無幾。
我們的智力本來就有欠完美,我們的記憶何嘗不也同樣如此。
我們學到的東西需要溫習,過去了的事情需要回想,隻有這樣,這兩者才不緻于慢慢沉沒于遺忘的深谷。
但是,我們不會刻意追思不重要的事情,通常更加不會回想不愉快的事情。
但如果我們要把這些事情保存在記憶之中,追思和回想的做法卻是必需的。
首先,不重要的事情永遠不斷地增加,這是因為很多在開始時顯得有意義的事情,經過多次永遠不斷的重複,逐漸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因此,我們更能回憶起我們的早年,而不是在這以後的時光。
我們生活的時間越長,那值得我們以後回想的有意義和重要的事情就越少。
但這些事情能夠得以保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全賴回想這唯一的方式。
所以,事情一旦過去,我們也就把它們忘記了。
時間就這樣不留痕迹地飛逝而去。
其次,我們不會喜歡回味令人不快的事情,尤其那些傷害了我們的虛榮心的事情。
而令人不快的事情往往都跟我們的虛榮心受損有關,因為對于遭遇不愉快的麻煩事,我們大都難辭其咎。
許多令人不快的事情也就因此被我們忘掉了。
正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和令人不快的事情縮短了我們的回憶。
回憶的素材越多,那回憶就相對越少。
猶如人們坐船離開海岸越遠,岸上的物件就變得越少和越加難以辨認,我們以往的歲月,經曆過的事情也遭遇同樣的情形。
有時候,我們的回憶和想象把塵封已久的一幕往事栩栩如生地重現在我們的眼前,事情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它跟我們是那樣的貼近。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們無法同樣生動地回想起過去發生這一幕往事距今為止的這段間隔時間。
這一段時間無法像一幅圖畫那樣讓我們一目了然,并且,在這段時間裡所發生的大部分事件也已經被我們忘記得差不多了。
我們對這些事情隻還保留着在抽象中的大概認識,那隻是一個純粹的概念而已,而不是直觀認識。
因此緣故,那過去很久了的一件往事顯得那樣貼近,宛如就發生在昨天,而其餘的時間已經消失無蹤了。
整個一生顯得如此短暫,令人無法想象。
當一個人老了以後,那走過的漫長歲月,還有自己的風燭殘年,有時候在某一瞬間,竟然會變得近乎疑幻不真了。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擺在眼前的現在此刻。
諸如此類的内在心理活動歸根到底是由這一事實所決定的:不是我們存在本身,而是我們存在的現象,依存于時間;現在此刻就是主體和客體的連接處。
為什麼在青年時代,我們在展望生活的時候,發現生活那樣的漫無際涯?那是因為青年人需要地方去放置他們的無邊的期望,而要一一實現這些期望,一個人能活上瑪土撒拉的歲數尚且不夠。
另外,青年人根據自己度過的為數不多的年歲來算量将來;這些過去了的日子總是充滿回憶,并因此顯得漫長。
在這段過往歲月中,事物的新奇使一切事情都顯得充滿意義。
這樣,在以後時間裡,它們在人們的記憶中被反複回味、咀嚼。
年輕的時光就以這種方式深印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有時候,我們相信自己在懷念着某一處遙遠的地方,但其實,我們隻是懷念着我們在年輕、活潑的時候在那地方所度過的時間。
時間戴上空間的面具欺騙了我們,我們隻要到那地方一遊,就會清楚我們受騙了。
要活至高壽,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具備一副無懈可擊的體魄。
除此之外,我們有兩種方法,這可以用兩盞油燈的不同燃燒方式作一解釋:一盞油燈雖然燈油不多,但它的燈芯很細,它能夠點燃較長的時間;另一盞油燈雖然燈芯粗大,但它的燈油很足,它同樣能燃上很長時間。
在這裡,燈油就好比一個人的生命力,燈芯則是對身體活力的任何形式的消耗和揮霍。
至于生命力方面,我們在歲以前,就好比吃利息過活的人:今天花去的金錢,明天又能賺回來。
但是,過了歲的年齡以後,我們就更像是已經開始動用自己賴以生活的本金了。
剛開始出現這種情況時,迹象并不明顯;所消費的金錢大部分又會自動回來,微小的财政赤字并不會引起注意。
但赤字在逐漸增長和變得明顯,其增長勢頭演變越烈,情況一天不如一天,并且沒有任何能夠遏止這種勢頭的希望。
本金的耗失不斷加快,其勢頭一如下落的物體。
到最後,錢财終于消失殆盡。
如果這裡作比較的兩者生命和錢财真的處于日漸消耗的狀态,那情形确實是相當凄涼悲苦的。
因此,随着老之将至,對錢财的執着和占有欲就越發有增無減。
相比之下,從人生開始到成年,甚至直至成年後的某段時間,就人的生命力而言,我們就像把利息收入存進本金,花費的利息不但自動賺回,本金也在不斷地增加。
如果我們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