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2

首頁
    今仍被德國學術界尊為哲學家的約翰費希特擔任這些教學工作)。

    現在,我并不想向你們強調由這些原則引緻的惡劣的、違犯道德的後果。

    我隻想向你們說出下面這些話:年輕的時候就接受希臘、羅馬語言和智慧的福音的你們從早年起,人們就不遺餘力地讓你們年輕的精神受到優美、古老的尊貴和智慧之光的照耀你們願意接受這套愚蠢和野蠻的東西,作為你們的行為準則嗎?想一想吧,我已把這些原則的種種可憐的狹窄、缺陷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你們的眼前,就讓它們成為檢驗你們的腦,而不是你們的心的試驗石好了。

    如果你們的頭腦不把它們抛棄,那你們的頭腦就不适宜在這些領域發揮:在這些領域需要具備輕松打破偏見枷鎖的敏銳判斷力和明辨真假的透徹理解力甚至在真假之分深藏不露、并不像在這裡那麼容易把握的時候。

    既然這樣,我的小夥子們,就嘗試在其他途徑獲取榮名吧,參軍或者學習一門金飯碗一般的手藝都行。

     馬略(前前:古羅馬政治家、統帥。

    譯者 普盧塔克(約一約:古希臘傳記作家。

    譯者 高乃依(法國劇作家。

    譯者 狄德羅:法國文學家,哲學家。

    譯者 兩個信奉騎士榮譽的人追求同一個女子,其中一人名字是德格朗。

    這兩個人并排坐在桌子旁邊,面向這個女人。

    德格朗談吐活潑,試圖吸引這個女子的注意。

    但這個女子心不在焉,好像并沒有傾聽德格朗的說話,而是不時地瞟着德格朗的情敵。

    當時,德格朗手裡正握着一隻生雞蛋。

    一股病态的嫉妒驅使他捏碎了這隻雞蛋。

    雞蛋弄破了,并且濺在了他的情敵的臉上。

    他的情敵的手動了一下,但德格朗握住了他的手,小聲地在他耳邊說了一句“我接受你的挑戰”。

    在座的人陷入了一片靜默。

    第二天,德格朗的右顴骨上圍上了一塊厚厚的黑石膏,他們決鬥了。

    德格朗的對手遭到了重創,但傷勢還不至于緻命。

    德格朗的右顴骨上的石膏減小了少許。

    他的對手複原以後,他們又進行了第二次的決鬥。

    德格朗弄傷了對手,他把石膏又弄去了一小塊。

    如是發生了五、六次。

    每次決鬥以後,德格朗就把石膏弄掉一點,直到敵手終于被殺死為止。

    啊!這舊時代的高貴騎士精神!不過,認真說來,誰要把這一典型故事跟以往發生的這類事情對比一下,就一定會說,一如在其他的事情上面,古人多麼偉大,現代人又多麼渺小!騎士榮譽是自大和愚蠢的産兒。

    與騎士榮譽針鋒相對的真理則由卡爾德隆的《永恒的原則》裡的一句台詞表達出來“:貧乏就是阿當的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極端的自大傲慢竟然獨一無二地出現在信奉如此宗教的人們當中這一宗教要求它的信徒們把表現最大的謙卑作為他們的責任;因為在這之前的世紀,在其他各大洲,都不曾聽說過這種騎士榮譽的原則。

    但我們卻不能把它歸之于宗教的原因,而應該把它歸于封建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每個貴族都自視為小皇帝,不承認在他之上還會有由人擔任的裁判者。

    所以,他把自己視為神聖不可侵犯。

    因此,每一針對他的侮辱言詞和攻擊行為就猶如十惡不赦的死罪。

    因此,騎士榮譽和決鬥本來就是屬于貴族的事情。

    後來,士官階層的人也仿效了這種習氣。

    士官們不時地和上層社會交往,以避免自己顯得太不重要。

    當決鬥從神裁那裡發展出來時,決鬥可不是原因,而是騎士榮譽的實行和發展的結果。

    不承認任何由人擔任的判決者的人,會尋求上帝的裁決。

    不過,神裁可不是基督教所特有的,它在印度教也有很大影響力,尤其在古老時代。

    它的痕迹至今尤在。

     文聖佐蒙蒂:意大利新古典派詩人。

    譯者 色諾芬(約前一約前或:古希臘曆史學家,作家。

    譯者 在背上接受或竹杖子的抽打,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家常便飯。

    這是中國人教育子女的方式,那并不是一件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被罰者亦以感謝的态度接受它們。

    教育和奇妙書信集》第二卷即騎士榮譽。

    譯者 政府似乎正在盡力消除決鬥。

    雖然這是一件明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大學,但政府給人的印象是它并不想取得成功。

    其中的原因據我看來是這樣的:國家無法以現金足夠支付它的官員和民政官員;因此,政府就把該支付的另一半工資轉化為頒發榮譽,而榮譽則通過頭銜制服、勳章等顯現。

    為了更好維護這一理想的支付服務方式,政府就必須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培養、加強人們的榮譽感,無論如何都要把榮譽感變成一件奢侈品。

    公民榮譽不足以滿足政府的這一目的,因為大衆都享有這種榮譽。

    因此,政府隻能求助于騎士榮譽,并且以我所說的方式對它加以維護。

    在英國,因為政府對軍隊和民政服務的報償比在歐洲大陸要高出許多,所以上面所說的補償就不需要了。

    因此,在英國,尤其是在最近的年,決鬥幾乎全然被廢除了。

    決鬥事件的發生隻是極為個别稀有的事情。

    決鬥隻是作為一件蠢事受到人們的嘲笑。

    确實,“反對決鬥團體”這團隊由許多的爵士、将軍和司令組成對這一結果貢獻良多,莫洛赫神(古代腓尼基人所信奉的火神,以兒童作為獻祭品譯者)再也得不到祭品了。

    即決鬥。

    譯者 英文,意思為“餌捕”“、獵殺”。

    譯者 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 家。

    譯者 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牛的怪物,食人肉,飼養于克裡特島的迷宮中。

    譯者 亞曆山大大帝(前一前:馬其頓國王。

    譯者 印度最古的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的總稱。

    用古梵文創作,寫作年代估計為公元前公元前年之間。

    譯者 因此,人們以為将作品冠以行動業績之名就可以使作品享譽這是人們今天的時尚做法。

    其實,這一恭維方式糟糕至極,因為作品從本質上而言,就是高于行動業績的。

    行動業績永遠都隻是服務于動機的行動,因此,它具有局限性,并且匆匆即逝;它屬于這個世界的普遍、原始的成份,亦即隸屬于意欲。

    但一件偉大或者優美的作品卻是永存的,因為它包含廣泛、普遍的意義,它發自智慧,純粹、無瑕,就猶如從這一意欲世界升華起來的一縷芬芳氣息。

    由行動業績帶來的名聲自有其優勢。

    這種名聲一般都伴随着強烈的轟動。

    很多時候,這種轟動、雷鳴足以傳遍整個歐洲。

    但通過作品獲緻的名聲,其到來卻是逐步和緩慢的。

    在開始的時候,它的聲音是微弱的,然後才逐漸響亮起來。

    這種名聲通常必須曆經一個世紀之久,才能達到它最顯赫的時候。

    不過,因為作品維持長久,所以,這種名聲有時維持上千年之久。

    但行動業績所帶來的名聲,在經過最初的震耳欲聾的鳴響以後,聲音就逐漸減弱,少為人知,逝去不返了。

    到最後,隻能像幽靈一般地存在于曆史之中。

     萊辛(:德國啟蒙思想家、劇作家、文藝理論家。

    譯者 我們最大的樂趣在于得到别人的贊歎;但盡管羨慕者有充分的理由羨慕别人,但他們并不願 意表露自己的羨慕之情。

    所以,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夠做到真正贊歎自己的人,不管他以何 種方式做到這一點。

    隻要别人不讓他對自己産生懷疑就行了。

     霍布斯:英國哲學家。

    譯者 彌爾頓(:英國詩人、政論家。

    着有長詩《失樂園》。

    譯者 貝蒂:英格蘭詩人和随筆作家。

    譯者 達蘭貝爾(: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啟蒙思想家與哲學家。

    《百科全書》的編纂者。

    譯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