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決。
會普廉得多遜與秦王廷美交通事,遂以聞。
帝怒,戊辰,責授多遜兵部尚書,下禦史獄,捕系中書堂吏趙白、秦府孔目官閻密、小吏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等,命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衛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兼禦史知雜事滕中正雜治之,多遜及趙白等皆伏罪。
丙子,诏文武常參官集議朝堂,太子太師王溥等七十四人,奏多遜及廷美顧望咒詛,大逆不道,宜行誅滅,以正刑章,趙白等請處斬。
丁醜,诏削奪多遜官爵,流崖州,并徙其家,期周以上親悉配遠裔。
廷美勒歸私第,複其子德恭、德隆名皇姪,女韓氏婦落皇女雲陽公主之号。
斬趙白、閻密等于都門之外,籍其家。
多遜赴貶所,食于道旁,逆旅有妪,頗能言京邑舊事,多遜因與語,妪固不知為多遜也。
多遜曰:“妪何自來,乃居此?”妪嚬蹙曰:“我本中原士大夫家,有子任某官,盧某作相,令枉道為某事。
吾子不能從其意,盧銜之,中以危法,盡室竄南荒,未周歲,骨肉相繼淪沒,惟老身流落山谷。
今僑寄道旁,非無意也。
彼盧相者,蠹賢怙勢,恣行不法,終當南竄,幸未死間,或可見之耳。
”多遜默然,趣駕去。
己卯,诏秦王廷美男女并發遣往西京,就廷美安泊。
命客省使翟守素權知河南府。
屬歲旱艱食,民多為盜,帝憂之,守素既至,漸以甯息。
庚辰,左仆射、平章事沈倫,罷為工部尚書。
帝以多遜包藏逆節,倫與同列,不能覺知,故有是責,倫清介謹厚,每車駕出,多令居守。
在相位日,值歲饑,鄉人貸粟千斛,盡焚其券。
然當國十年,無所建明,搢紳少之。
是月,遼主自将南侵,戰于滿城,敗績,守太尉希達裡中流矢死。
統軍使耶律善布為伏兵所圍,樞密使色珍救之,獲免。
遼主以善布失備,杖之。
五月,遼主還師。
甲戌,宰相趙普等,以帝親決庶獄,察見微隐,相率稱賀。
帝嘗謂趙普曰:“朕每讀書,見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嚴凝,誰敢犯顔言事!若不降情接納,乃是自蔽聰明。
或任喜怒為刑賞,豈能得天下之心哉!”
辛醜,崔彥進敗遼兵于唐興。
己酉,夏州留後李繼捧來朝,獻其銀、夏、綏、宥四州。
夏自李思恭以來,未償親朝中國,繼捧至,帝甚喜之。
辛亥,三交行營言潘美敗遼兵于雁門,追破其壘三十六。
未幾,府州折禦卿破遼兵于新澤寨,獲其将校百馀人。
于是遼三道之師俱敗。
癸醜,诏諸州長吏:“今粟麥将登,宜及時儲蓄。
其告谕鄉民,常歲所入,不得以食犬彘及多為酒醪。
嫁娶喪葬之具,并從簡儉,少年無賴輩相聚蒱博飲酒者,鄰裡共執送官。
”
趙普以秦王廷美谪居西洛非便,教知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過,怨望。
乞徙遠郡以防它變。
”丙辰,降封廷美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
庚申,以崇儀副使閻彥進知房州,監察禦史袁廓通判軍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
诏:“禁投匿名書告人罪,及作妖言诽謗惑衆者,嚴捕之置于法,其書所在焚之。
有告者賞以缗錢。
”
诏:“京朝官出使,所給印紙,委本屬以實狀書,不得增減功過,阿私罔上。
其關涉書考之官,悉署姓名。
違者論其罪。
”
是月,陝州蝗,太平州雨雹傷稼。
遼主清暑于燕子城。
初,帝以字學訛舛,欲删正之。
或薦趙州隆平主簿成都王著,書有家法,乃召為衛尉寺丞、史館祗候,今詳定篇韻,六月,甲戌,遷著作郎,充翰林侍書。
帝聽政之暇,每以觀書及筆法為意,嘗遣中使王仁睿持禦劄示著,著曰:“未盡善也。
”帝臨學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
仁睿诘其故,著曰:“帝王始學書,或驟稱善,則不複留心矣。
”久之,複以示著,著曰;“功至矣,非臣所能及。
”其善規益如此。
乙亥,遣使發李繼捧緦麻已上親赴阙,其族弟繼遷奔地斤澤以叛。
繼遷勇悍有智,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内都知蕃落使,留居銀州,聞宋使者至,乃詐言乳母死,出葬于郊,遂與其黨數十人入于地斤澤,出其祖思忠像以示戎人,戎人拜泣,從者日衆。
澤距夏州東北三百裡。
置譯經院。
秋,七月,甲午,以皇子德崇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封衛王,德明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
建徐州下邳縣為淮陽軍。
冀州團練使牛思進護江南屯田,以老病不任事,疏求解官。
乙未,授思進右千牛衛上将軍。
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高懷德卒,贈中書令,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