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魚口,擊張士誠将窦義,走之。
康茂才至尹山橋,遇士誠兵,又擊敗之,焚其官渡戰船千馀艘及積聚甚衆,達遂進兵圍其城。
達軍葑門,常遇春軍虎丘,郭興軍婁門,華雲龍軍胥門,湯和軍阊門,王弼軍盤門,張溫軍西門,康茂才軍北門,耿炳文軍城東北,仇成軍城西南,何文輝軍西北,四面築長圍困之。
又架木塔與城中浮圖對,築台三層,下瞰城中,名日敵樓,每層施弓弩、火铳于其上,又設襄陽炮以擊之,城中震恐。
有楊茂者,無錫莫天祐部将也,善沒水。
無祐潛令入蘇州與士誠相聞,邏卒獲之于阊門水栅旁,送達軍,達釋而用之。
時蘇州城堅不可破,天祐又阻兵無錫,為士誠聲援。
達因縱茂出入往來,因得其彼此所遺蠟丸書,悉知士誠、天祐虛實,而攻圍之計益備。
達時督兵攻婁門,士誠出兵拒戰,吳武德衛指揮茅城戰死。
甲辰,元平章努都長壽等至建康,吳王以其朝臣,命有司給廪饩,歸之于朝,而誅蔣英于市,以潘元明金城歸降,民不受鋒镝,仍授平章,其官屬皆守舊職,從朱文忠節制。
旋授文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複姓李氏。
十二月,乙卯朔,永甯縣賊饒一等作亂,吳指揮畢榮讨之,擒其元帥王子華,馀黨悉平。
陳友定将建甯阮德柔遣使納款。
吳廖永忠沉小明王于瓜步。
小明王自居滁州,至是來建康,為永忠所害。
吳群臣上言:“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制。
今新城既建,宮阙制度,亦宜早定。
”王以國之所重,莫先廟社,遂定議,以明年為吳元年,命有司營建廟社,立宮室。
甲子,王親祀山川之神,告以工事。
己巳,典營繕者以宮室圖來進,王見其有雕琢奇麗者即去之。
庚午,蒲城洛水和順崖崩。
是歲,監察禦史聖努額森、察圖實哩等言:“昔奸邪構害丞相托克托,以緻臨敵易将,我國家兵機不振從此始,錢糧之耗從此始,生民塗炭從此始,盜賊縱橫從此始。
設使托克托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亂哉?乞封一字王爵,定谥及加功臣之号。
”朝廷皆是其言,以時方多故,未及報而國亡。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一三六七年
春,正月,癸巳朔,吳王始稱吳元年。
乙未,绛州夜聞天鼓鳴,将旦複鳴,其聲如空中戰鬥者。
戊戌,吳王謂中書省臣曰:“吾昔在軍中乏糧,空腹出戰,歸得一食,雖甚粗粝,食之甚甘。
今尊居民上,飲食豐美,未嘗忘之。
況吾民居于田野,所業有限,而又供需百出,豈不重困!”于是免太平府租賦二年,應天、宣城等處租賦一年。
吳戴德等兵至沅州,圍其城,凡六日,守将李興祖出降。
興祖,即李勝也。
庚子,松江府、嘉定州守臣王立忠等詣吳徐達軍降。
辛醜,吳王謂中書省臣曰:“古人祝頌其君,皆寓警戒之意。
适觀群下所進箋文,頌美之詞過多,規戒之言未見,殊非古者君臣相告以誠之道。
今後箋文,隻令平實,勿以虛辭為美也。
”
甲辰,吳王遣使與庫庫特穆爾書,責其拘使不還之罪,且諷之以關中張、李及俞寶、王信生釁可虞。
又曰:‘若能遣汪何、錢桢等還,豈惟不失前盟,亦可取信天下。
不然,是又開我南方之兵,為彼後時之戰,閣下雖深謀如莽、操,詭計如懿、溫,英雄滿前,何以取生!古雲:“攻被天下,守之以遜;富有天下,守之以謙。
’況其為臣者乎?閣下其深思之。
”
庫庫特穆爾與關中構兵,互相勝負,終不解。
帝又下诏和解之,庫庫戕殺诏使。
是月,李思齊、張良弼、圖魯蔔自會于含元殿基,推思齊為盟主,同拒庫庫之師。
二月,丁未朔,庫庫特穆爾遣左丞李二以徐州兵駐陵子村,吳參政陸聚令指揮傅友德禦之。
友德度兵寡不敵,遂堅壁,詷其出掠,以二千人溯河至呂梁登陸擊之,刺其骁将韓乙,馀衆敗去。
友德度李二必益兵複至,亟還城,開門而陣于野,卧戈以待,約聞鼓聲則起。
二果至,鳴鼓,士躍起,沖其前鋒,衆大潰,多溺死,遂擒二。
友德旋進江淮行省參知政事。
壬子,茗洋降賊周瑞卿叛,吳浙東按察佥事章溢,遣其子元帥存道合平陽、瑞安總制孫安兵讨之,斬瑞卿,獲其黨六十馀人。
吳置兩浙都轉運鹽司于杭州,設場三十六。
乙卯,吳王聞陵子村之捷,謂都督府臣曰:“此蓋庫庫之遊兵,故以此餌我,使我将驕兵惰,掩吾不備。
古人之戒,正在于此。
善戰者知彼知己,察于未形,可語安豐、六安、臨濠、徐、邳守将,嚴為之備。
”
庚申,以七十為中書平章政事,伊噜布哈為禦史大夫。
乙醜,以詹事伊噜特穆爾為禦史大夫。
吳王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