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立等回報,汝等俄延,望誰救耶?”太後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必當滅族!”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後,直撺下樓。
叱武士絞死唐妃,以鸩酒灌殺少帝,還報董卓。
卓命葬于城外。
自此每夜入宮,奸淫宮女,夜宿龍床。
嘗引軍出城,行到陽城地方,時當二月,村民社賽,男女皆集。
卓命軍士圍住,盡皆殺之,掠婦女财物,裝載車上,懸頭千餘顆于車下,連轸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于城門下焚燒人頭,以婦女财物分散衆軍。
越騎校尉伍孚,字德瑜,見卓殘暴,憤恨不平。
嘗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
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
卓問曰:“誰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
孚至死罵不絕口。
人有詩贊之曰:
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赍密書來見王允。
書略曰: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
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
若有驅使,即當奉命。
王允得書,尋思無計。
一日,于侍班閣子内見舊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賤降,晚間敢屈衆位到舍小酌。
”衆官皆曰:“必來祝壽。
”當晚王允設宴後堂,公卿皆至。
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衆官驚問曰:“司徒貴誕,何故發悲?”允曰:“今日并非賤降,因欲為衆位一叙,恐董卓見疑,故托言耳。
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
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于是衆官皆哭。
坐中一人撫掌大笑曰:“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允視之,乃骁騎校尉曹操也。
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祿漢朝,今不思報國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衆位無一計殺董卓耳。
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允避席問曰:“孟德有何高見?”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欲乘間圖之耳。
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
聞司徒有七星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
”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親自酌酒奉操。
操瀝酒設誓,允随取寶刀與之。
操藏刀,飲酒畢,即起身辭别衆官而去。
衆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訖。
次日,曹操佩着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
從人雲:“在小閣中。
”操竟入見。
董卓坐于床上,呂布侍立于側。
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
”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
”布領令而去。
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即欲拔刀刺之。
懼卓力大,未敢輕動。
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轉面向内。
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
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
”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餘,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遂遞與呂布收了。
操解鞘付布。
卓引操出閣看馬。
操謝曰:“願借試一騎。
”卓就教與鞍辔。
操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
布對卓曰:“适來曹操似有行刺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
”卓曰:“吾亦疑之。
”正說話間,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
儒曰:“操無妻小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