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演义 第101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首頁
    不如堅守,待他糧盡,自然退去。

    ”大将魏平出曰:“蜀兵拔祁山之營而退,正可乘勢追之。

    都督按兵不動,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堅執不從。

     卻說孔明知祁山兵已回,遂令楊儀、馬忠入帳,授以密計,令先引一萬弓弩手,去劍閣、木門道,兩下埋伏;若魏兵追到,聽吾炮響,急滾下木石,先截其去路,兩頭一齊射之。

    二人引兵去了。

    又喚魏延、關興引兵斷後,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亂堆柴草,虛放煙火。

    大兵盡望木門道而去。

     魏營巡哨軍來報司馬懿曰:“蜀兵大隊已退,但不知城中還有多少兵?”懿自往視之,見城上插旗,城中煙起,笑曰:“此乃空城也。

    ”令人探之,果是空城。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誰敢追之?”先鋒張郃曰:“吾願往。

    ”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

    ”合曰:“都督出關之時,命吾為先鋒;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

    ”合曰:“吾已知得,不必挂慮。

    ”懿曰:“公自欲去,莫追悔。

    ”合曰:“大丈夫舍身報國,雖萬死無恨。

    ”懿曰:“公既堅執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卻教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

    吾卻引三千兵随後策應。

    ”張郃領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趕。

    行到三十餘裡,忽然背後一聲喊起,樹林内閃出一彪軍,為首大将,橫刀勒馬大叫曰:“賊将引兵那裡去!”合回頭視之,乃魏延也。

    合大怒,回馬交鋒。

    不十合,延詐敗而走。

    合又追趕三十餘裡,勒馬回顧,全無伏兵,又策馬前追。

    方轉過山坡,忽喊聲大起,一彪軍閃出,為首大将,乃關興也,橫刀勒馬大叫曰:“張郃休趕!有吾在此!”合就拍馬交鋒。

    不十合,興撥馬便走。

    合随後追之。

    趕到一密林内,合心疑,令人四下哨探,并無伏兵;于是放心又趕。

    不想魏延卻抄在前面;合又與戰十餘合,延又敗走。

    合奮怒趕來,又被關興抄在前面,截住去路。

    合大怒,拍馬交鋒。

    戰有十合,蜀兵盡棄衣甲什物等件,塞滿道路。

    魏軍皆下馬争取。

    延、興二将,輪流交戰。

    張郃奮勇追趕。

    看看天晚,趕到木門道口,魏延撥回馬,高聲大罵曰:“張郃逆賊!吾不與汝相拒!汝隻顧趕來,吾今與汝決一死戰!”合十分忿怒,挺槍驟馬,直取魏延。

    延揮刀來迎。

    戰不十合,延大敗,盡棄衣甲、頭盔、匹馬,引敗兵望木門道中而走。

    張郃殺的性起,又見魏延大敗而逃,乃驟馬趕來。

    此時天色昏黑,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将下來,阻截去路。

    合大驚曰:“我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中間隻有一段空地,兩邊皆是峭壁,合進退無路。

    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将張郃并百餘個部将皆射死于木門道中。

    後人有詩曰: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百年孤獨 卻說張郃已死,随後魏兵追到,見塞了道路,已知張郃中計。

    衆軍勒回馬急退。

    忽聽的山頭上大叫曰:“諸葛丞相在此!”衆軍仰視,隻見孔明立于火光之中,指衆軍而言曰:“吾今日圍獵,欲射一‘馬’,誤中一‘獐’。

    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達,早晚必為吾所擒矣。

    ”魏兵回見司馬懿,細告前事。

    懿悲傷不已,仰天歎曰:“張隽義身死,吾之過也!”乃收兵回洛陽。

    魏主聞張郃死,揮淚歎息,令人收其屍,厚葬之。

     卻說孔明入漢中,欲歸成都見後主。

    都護李嚴妄奏後主曰:“臣已備辦軍糧,行将運赴丞相軍前,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師。

    ”後主聞奏,即命尚書費袆入漢中見孔明,問班師之故。

    袆至漢中宣後主之意。

    孔明大驚曰:“李嚴發書告急,說東吳将興兵寇川,因此回師。

    ”費袆曰:“李嚴奏稱軍糧已辦,丞相無故回師,天子因此命某來問耳。

    ”孔明大怒,令人訪察,乃是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丞相見罪,故發書取回,卻又妄奏天子,遮飾己過。

    孔明大怒曰:“匹夫為一己之故,廢國家大事!”令人召至,欲斬之。

    費袆勸曰:“丞相念先帝托孤之意,姑且寬恕。

    ”孔明從之。

    費袆即具表啟奏後主。

    後主覽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出李嚴斬之。

    參軍蔣琬叩首奏曰:“李嚴乃先帝托孤之臣,乞聖恩寬恕。

    ”後主從之,即谪為庶人,徙于梓潼郡閑住。

     孔明回到成都,用李嚴子李豐為長史;積草屯糧,講陣論武,整治軍器,存恤将士,三年然後出征。

    兩川人民軍士,皆仰其恩德。

    光陰荏苒,不覺三年。

    時建興十二年春二月。

    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軍士,已經三年。

    糧草豐足,軍器完備,人馬雄壯,可以伐魏。

    今番若不掃清奸黨,恢複中原,誓不見陛下也!”後主曰:“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能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孔明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夢寐之間,未嘗不設伐魏之策。

    竭力盡忠,為陛下克複中原,重興漢室,臣之願也。

    ”言未畢,班部中一人出曰:“丞相不可興兵。

    ”衆視之,乃谯周也。

     正是: 武侯盡瘁惟憂國,太史知機又論天。

    未知谯周有何議論,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