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的,隻要是大人坐鎮台灣,朝中大臣誰也不敢有半句閑話韋小寶大喜,心想在台灣過過官瘾,滋味着實不錯,笑道:“你不得聖旨,擅自将兵馬大權交了給我,皇上怪責起來,卻又如何?”施琅一聽,又大為躊躇,尋思:“他是陳近南的弟子,反逆天地會的同黨。
皇上雖對他寵信,這些年來卻一直将他流放在通吃島上,不給他掌權辦事。
他一得兵馬大權,要是聯同天地會造反作亂,我……我這可又是死罪了。
”轉念一想,已有了計較:“我隻須将全部水師帶去,他就不敢動彈。
他如大膽妄為,竟敢造反,水師回過頭來,立時将他平了。
”當即笑道:“兵馬大權如果交給别人,說不定皇上會怪責,交給大人,那是百無禁忌的當下酒筵草草而終。
施琅連夜傳令,将台灣文武大員召來參見韋小寶,由他全權指揮,便宜行事;又請師爺代韋小寶寫了一道奏折,說是憂心國事,特來台灣暫為坐鎮,陴朝廷無東顧之慮,請赦擅專之罪;又說台灣百姓安居已久,以臣在台親眼所見,似以不撤為宜諸事辦畢,已是次日清晨,施琅便要上船。
韋小寶問道:“有一件大事,你預備好了沒有?”施琅道:“不知是什麼大事?”韋小寶笑道:“花差花差!”施琅不解,問道:“花差花差?”韋小寶道:“是啊。
你這次平台功勞不小,朝中諸位大臣,每一個送了多少禮啊?”施琅一怔,道:“這是仗着天子威德,将士用命,才平了台灣,朝中大臣可沒出什麼力。
”韋小寶搖頭道:“老施啊,你一得意,老毛病又發作了。
你打平台灣,人人都道你金山銀山,一個兒獨吞,發了大财。
朝裡做官的,那一個不眼紅?”施琅急道:“大人明鑒,施琅要是私自取了台灣一兩銀子,這次教我上北京給皇上千刀萬剮,淩遲處死。
”韋小寶道:“你自己要做清官,可不能人人跟着你做清官啊。
你越清廉,人家越容易說你壞話,說你在台灣收買人心,意圖不軌。
這麼說來,你這次去北京,又是兩手空空,什麼禮物也不帶了?”施琅道:“台灣的土産,好比木雕、竹籃、草席、皮箱,那是帶了一些的韋小寶哈哈大笑,隻笑得施琅先是面河邡赤,繼而恍然大悟,終于決心補過,當下向韋小寶深深一揖,說道:“多謝大人指點。
卑職這次險些兒又闖了大禍韋小寶召集文武官員,說道:“施将軍這次上京,是為衆百姓請命,假如不成功,大夥兒都要家破人亡。
這請命費,難道要施将軍一個人墊出來不成?各位老兄,大家趕緊去籌措籌措、攤派攤派罷!”施琅居官清廉,到台後不曾向民間取過金銀。
此刻韋小寶接手,第一道命令便是大征“請命費”。
台灣百姓聽到内遷的消息後,正自人心惶惶,得知施琅依了韋爵爺之計,上京為百姓請命,求不内遷,這筆“請命費”倒是誰都出得心甘情願。
好在台灣民間富實,隻半天功夫,已籌到三十餘萬兩銀子。
韋小寶命官庫墊款六十餘萬,湊成一百萬兩,又指點他向何人必須多送,何人不妨少送。
施琅感激不盡,到當晚初更時分,這才開船次日韋小寶升堂,向衆官員道:“昨晚施将軍啟程赴京,這請命費算來算去,總還是差了一百多萬。
兄弟為了全台百姓着想,隻好将曆年私蓄,還有七位夫人的珠寶首飾,一古腦兒又湊了一百萬兩銀子,交施将軍帶去使用打點。
唉,在台灣做官,可真不容易,兄弟隻不過暫且署理,第一天便虧空了一百萬。
我這可是傾家蕩産,全軍覆沒了台灣府知府躬身說道:“大人愛護百姓,為民父母,真是萬家生佛。
除了公庫墊款六十多萬要還之外,韋大人這一百萬兩銀子,自然也是要全台百姓奉還的韋小寶點頭道:“你們每個人也都墊了銀子,個個都弄得兩袖清風什麼的,這個我也不是不知道。
你們官大的墊了成萬兩,官小的墊了數千兩、數百兩不等,大家齊心合力,為來為去,都是為了衆百姓。
這些墊款,自然也是要地方上歸還的。
咱們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向老百姓算利息,大家吃些虧,拿回本錢,也就算了,這叫做愛民如子衆官大喜,一齊稱謝,均覺這位韋大人體貼下情,有财大家發,果然是一位好上司韋小寶第一天署官,便刮了一百萬兩銀子,此後财源滾滾,花巧多端,不必細表過得數日,韋小寶吩咐備下祭品,到鄭成功祠堂去上祭,要瞧瞧這位名震天下的國姓爺到底是怎麼一副模樣來到祠中,擡頭看時,隻見鄭成功的塑像端坐椅中,臉形橢圓,上唇、下唇及下颚均有短短黑須,雙耳甚大,但眼睛細小,眉毛彎彎,頗有慈祥之意,并無威猛豪邁的英雄氣概,韋小寶頗為失望,問從官道:“國姓爺的相貌,當真就是這樣嗎?”林興珠道:“這塑像和國姓爺本人是挺象的。
國姓爺是讀書人出身,雖然是大英雄大豪傑,相貌卻文雅得很。
”韋小寶道:“原來如此。
”見塑像兩側各有一座較小塑像,左女右男,問道:“那兩個是什麼人?”林興珠道:“女的是董太妃,男的是嗣王爺。
”韋小寶道:“什麼嗣王爺?”林興珠道:“就是國姓爺的公子,繼任為王爺的。
”韋小寶點頭道:“啊,就是鄭經了,跟鄭克爽這小子倒也有些相象。
我師父陳軍師的像呢?”林興珠道:“陳軍師沒有像。
”韋小寶道:“這董太妃壞得很,快把她拉下來,趕緊叫人去塑陳軍師的像,放在這裡陪伴國姓爺林興珠大喜,親自爬入神龛,将董太妃的塑像搬了下來。
韋小寶向鄭成功的神像跪下,磕了幾個頭,說道:“國姓爺,你是英雄豪傑,我向你磕頭,想來你也受得起。
這老虔婆壞了你的大事,每天陪着你,你必定生氣,我幫你趕走了,讓我師父陳軍師來陪你。
”想到師父慘亡,不禁流下淚來全台百姓對董太妃恨之入骨,而陳永華屯田辦學、興利除弊,有遺愛于民,百姓稱他為『台灣諸葛亮』。
鄭克爽當國之時,誰也不敢說董太妃一句壞話,不敢說陳永華一句好話。
此時韋小寶下了“除董塑陳”的命令,人心大快,又聽說他在國姓爺像前磕頭流淚,衆百姓更是感激。
雖然這位韋大人要錢未免厲害了些,但一來他是陳軍師的弟子,台灣軍民不免推愛,二來施琅帶領清兵取台,滅了大明留存在海外的一片江山,因此上雖然“施清韋貪”,衆百姓反覺這位少年韋大人和藹可親,甯可他鎮守台灣,最好施琅永遠不要回來可是事與願違,過得一個多月,施琅帶了水師又回到台灣韋小寶在岸邊相迎,隻見施琅陪同一位身穿一品大員服色的大官從船中出來。
那大官還在跳闆之上,便大聲叫道:“韋兄弟,你好嗎?這可想煞做哥哥的了。
”原來是索額圖。
韋小寶大喜,搶上前去。
兩人在跳闆上拉住了手,哈哈大笑索額圖笑道:“兄弟,大喜,大喜。
皇上有旨,要你上北京韋小寶心中一喜一憂,尋思:“我如肯去北京,早就去了。
小皇帝很是固執,他決不會向我投降的。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