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想到後來結局,雖子女盈前,有何所用?一生拮據,徒自苦耳。
是故奪東鄰财者,東鄰為子耗之;奪西鄰财者,西鄰為子耗之。
世人日在颠倒中,日在羁縻中,終古沒溺而不悟,殊可駭也。
死蛇得度(出《竹窗随筆》)
姑蘇曹魯川女,嫁文氏。
有蛇逐鴿,家人斃之。
數日,蛇附女作人言雲:‘我昔為荊州守,侯景反,追我死江浒。
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魯川驚曰:‘侯景,六朝人。
今曆陳、隋、唐、宋、元而至明矣。
’鬼方悟死久,曰:‘既作蛇,死亦無恨,但禮《梁皇忏》,我行矣。
’忏畢,索齋,施焰口一壇。
明日,女安穩如故。
[按]人在世間,循環生死,猶如呼吸,俄而入一胞胎,俄而出一胞胎也,俄而又入又出之無窮也。
生不知來,死不知去。
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而不知也。
俄而升天宮、沈地獄,俄而為鬼、為畜、為人、為仙,升而沈,沈而升,千生萬劫而不知也。
昔須達為佛營室,佛視地上蟻子,而謂達言:‘此蟻自毗婆屍佛出世已來,經今七佛,尚堕蟻身。
’(出《賢愚因緣經》)。
夫一佛出世,曆年甚久,矧曰七乎?釋迦而後,過一千七百二十萬五千餘歲,而後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宮降生(載《彌勒下生經》)。
未知此蟻脫蟻身否?由是觀之,此蛇自六朝至今,即脫蛇身,猶未為遲也。
噫!如是而不求生淨土,永脫輪回。
與物類浪生浪死者何異?
勸絕養金魚蟋蟀
《正法念處經》雲:‘人命不久住,猶如拍手聲。
妻子及财物,皆悉不相随。
唯有善惡業,常相與随行。
如鳥行空中,影随常不離。
’故知金魚、蟋蟀,雖可娛目,究之一無所用,唯有殺業永遠常存。
何苦為兩眶瞳子,結怨生生,償仇世世乎?
紅蟲示報(見《好生錄》)
明末,無錫薛子蘭喜畜金魚,每取紅蟲飼之,所殺不可勝計。
後得奇疾,舒手于身,握而擲之,曰:‘有千萬紅蟲,在吾身上。
’痛楚難忍,遍體搔爛而死。
[按]白起坑趙卒,一夕四十萬;項羽坑秦卒,一夕二十萬;獻賊在川中(*獻賊:指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斷人手足成山。
爾時衆生血肉糜爛,與紅蟲何異?噫!死于刀兵者,過去必有其因;畜物傷生者,未來必有其果。
故曰:衆生畏果,菩薩畏因。
蟋蟀酬冤(見《因果目擊編》)
明末,杭州張某好鬥蟋蟀,負即斷頭棄之。
後疽發于背,爛黑肉如蟋蟀頭者數百,觸之,皆動,其痛入骨,号呼而死。
[按]世人造業,本于六根。
一根既動,五根交發。
如畜蟋蟀者,本為眼根,而捕時靜聽其鳴,耳根造業;以手指揮,身根造業;計度勝負,意根造業;賭博、飲酒、鼻、舌二根造業。
《楞嚴經》所雲:‘六交報’,蓋謂此也。
勸惜蝼蟻
積德之人,如作家(*振興家業)之子,不見其益,然日積月累,自成陶朱之業(*陶朱:春秋時範蠡幫助越王滅掉吳國後,棄官不做,到了陶,自稱朱公,以經商緻富。
後來用‘陶朱’稱富者);喪德之人,如敗家之子,不見其損,然日侵月削,便無立錐之地。
故曰:勿以善小而不為。
蟻王報德(見《古史談苑》)
吳富陽董昭之,過錢塘江,見一蟻走水中蘆上。
欲救入舟,衆不可。
乃以繩系蘆于舟,蟻得至岸。
夜夢烏衣人謝曰:‘仆是蟻王,不慎堕江,蒙君濟拔,後有急難,可來告我。
’曆十餘年,昭之以盜誣入獄,思及蟻夢,欲告無由。
一人曰:‘何不取地上兩三蟻,置掌中而告之。
’昭之如其言。
夜果夢烏衣者曰:‘急投餘杭山中,可免于難。
’覺而逃之餘杭山,遇赦得免。
[按]勿以蟻之報德為荒唐也,微細昆蟲,每有不可解之事。
昔苻堅與王猛、苻融二人,密議赦事于靈台。
方定草稿,忽有大黑蒼蠅,飛至筆端,其聲甚厲。
俄而國中遍聞将赦。
苻堅念兩人之外,更無洩其議者。
因鞫(*審訊、查問)有司所聞之由,奏曰:‘前日,途中遇一黑衣小人,長三尺,遍呼于道曰:“朝廷将赦,朝廷将赦。
”言訖,忽然不見’。
苻堅方悟即向之蒼蠅也(出《北史》)。
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蟻王報德,無足奇者。
勸獵人(以下言營業不宜殺生)
佛言:‘念念仁慈修善者,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殺生食肉者,造地獄畜生身。
’獵人自朝至暮,見鳥則思射之,見獸則思捕之,欲求一念之非殺而不得。
所以怨對連綿,展轉不息,沉淪億劫,而無出期也。
彼殺生如草芥者,何弗思之?
慈鳥感人(見《後漢書》)
鄧芝征涪陵,見一鳥哺雛,射之不中。
鳥以諸雛在,不忍遠飛,再發中之,鳥猶帶箭喂雛,複銜餘食在側,嗚嗚教子取食,遂哀鳴氣絕,諸雛亦哀鳴不已。
芝大悔曰:‘吾違物性,将死矣。
’未幾,果為鐘會所害。
[按]天下最慘者,莫如中年慈母,将欲病亡之時,呼垂髫兒女至床前,執其手以永訣。
眷眷叮咛,一語而愁腸百轉;依依不舍,片時而雨淚千傾。
既恐他人肆虐,又慮後母行兇。
見伶仃之狀,魂魄因以悲怆;聞啼哭之聲,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