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月二十三日于逍遙園譯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訖。
)
《新小品經》七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譯出,至四月二十日訖。
)《新法華經》七卷(弘始八年夏于長安大寺譯出。
)《新賢劫經》七卷(今阙。
)
《華首經》十卷(一名《攝諸善根經》。
)《新維摩诘經》三卷(弘始八年于長安大寺出。
)《新首楞嚴經》二卷《十住經》五卷(或四卷,定五卷。
什與佛馱耶舍共譯出。
)
《思益義經》四卷(或雲《思益梵天問經》。
)《持世經》四卷(或三卷。
)《自在王經》二卷(弘始九年出。
)《佛藏經》三卷(一名《選譯諸法》。
或為二卷。
)
《菩薩藏經》三卷(一名《富樓那問》,亦名《大悲心》。
或為二卷。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一名《集華》。
)《無量壽經》一卷(或雲《阿彌陀經》。
)
《彌勒下生經》一卷《彌勒成佛經》一卷《金剛般若經》一卷(或雲《金剛般若婆羅蜜經》。
)《諸法無行經》一卷
《菩提經》一卷(或雲《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遺教經》一卷(或雲《佛垂般泥洹略說教戒經》。
)《十二因緣觀經》一卷(阙本。
)《菩薩呵色欲經》一卷
《禅法要解》二卷(或雲《禅要經》。
)《禅經》三卷(一名《菩薩禅法經》,與《坐禅三昧經》同。
)《雜譬喻經》一卷(比丘道略所集。
)《大智論》百卷(于《逍遙園》譯出。
或分為七十卷。
)
《成實論》十六卷《十住論》十卷《中論》四卷《十二門論》一卷
《百論》二卷(弘始六年譯出。
)《十誦律》六十一卷(已入律錄。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禅法要》三卷(弘始九年閏月懸殊日重校正。
)
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
晉安帝時,天竺沙門鸠摩羅什以僞秦姚興弘始三年至長安,于大寺及趙遙園譯出。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秦弘始十五年出,竺佛念傳譯。
)
《昙無德律》四十五卷(已入律錄。
)
《虛空藏經》一卷(或雲《虛空藏菩薩經》。
三藏後還外國,于罽賓得此經,附商人送至涼州。
)《昙無德戒本》一卷
右四部,凡六十九卷。
晉安帝時,罽賓三藏法師伏馱耶舍,以姚興弘始中于長安譯出。
《舍利弗阿毗昙》二十二卷(或二十卷。
)
右一部,凡二十二卷。
晉安帝時,外國沙門毗婆沙,為姚興于長安石羊寺譯出。
《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僞河西王沮渠蒙遜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譯出。
)
《方等大集經》二十九卷(或雲《大集經》。
玄始九年譯出。
或三十卷,或二十四卷。
)
《方等王虛空藏經》五卷(或雲《大虛空藏經》。
檢經文與《大集經》第八《虛空藏品》同,未詳是别出者不?《别錄》雲,何南國乞佛時沙門釋聖堅譯出。
)
《方等大雲經》四卷(或雲《方等無想大雲經》。
或為六卷。
玄始六年九月出。
)《悲華經》十卷(《别錄》或雲龔上出。
玄始八年十二月出。
)《金光明經》四卷(玄始六年五月出。
)
《海龍王經》四卷(玄始七年正月出。
)
《菩薩地持經》八卷(或雲《菩薩戒經》,或雲《菩薩地經》。
玄始七年十月初一日出。
)《菩薩戒本》一卷(《别錄》雲,敦煌出。
)《優婆塞戒》七卷(玄始六年四月十日出。
)
《菩薩戒經》八卷《菩薩戒優婆塞戒壇文》一卷(玄始十年十二月出。
)
右十一部,凡一百一十七卷。
晉安帝時,天竺沙門昙摩谶至西涼州,為僞河西王大沮渠蒙遜譯出。
(或作昙無谶。
)《阿毗昙毗婆沙》六十卷(丁醜歲四月出,至己卯歲七月訖。
)
右一部,凡六十卷。
晉安帝時,涼州沙門釋道泰,共西域沙門浮陀跋摩,于涼州城内苑閑豫宮寺譯出。
初出一百卷,尋值涼王大沮渠國亂亡,散失經文四十卷,所馀六十卷,傳至京師。
《寶梁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
晉安帝時,沙門釋道龔出。
(傳雲,于涼州出。
)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卷(沙門支法領于于阗國得此經胡本,到晉義熙十四年三月十日,于道場寺譯出,至宋永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都訖。
)《觀佛三昧經》八卷
《新無量壽經》二卷(永初二年于道場寺出。
)
《禅經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淨觀經》。
凡有十七品。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或雲《如來藏》。
今阙。
)
《菩薩十住經》一卷《出生無量門持經》一卷《新微蜜持經》一卷(阙。
)《本業經》一卷(阙。
)
《淨六婆羅蜜經》一卷(阙。
)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晉元熙二年,歲在庚申,于道場寺出。
)
右十部,凡六十七卷。
晉安帝時,天竺禅師佛馱跋陀至江東,及宋初于廬山及京都譯出。
《大般泥洹經》六卷(晉義熙十三年十一月一日,道場寺譯。
)
《方等泥洹經》二卷(今阙。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已入律錄。
)《僧祇比丘戒本》一卷(今阙。
)《雜阿毗昙心》十三卷今阙。
)
《雜藏經》一卷《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