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未譯出。
)《長阿含經》(梵文,未譯。
)《雜阿含經》(梵文,未譯。
)
《彌沙塞律》(梵文,未譯。
)《薩婆多律抄》(梵文,未譯。
)《佛遊天竺記》一卷
右十一部,定出六部,凡六十三卷。
晉安帝時,沙門釋法顯以隆安三年遊西域,于中天竺、師子國得胡本,歸京都,住道場寺。
就天竺禅師佛馱跋陀共譯出。
其《長雜二阿含》、《綖經》、《彌沙塞律》、《薩婆多律抄》,猶是梵文,未得譯出。
《方等檀持陀羅尼經》四卷(或雲《大方等陀羅尼》,或雲《檀持陀羅尼》。
)右一部,凡四卷。
晉安帝時,高昌郡沙門釋法衆所譯出。
《普門品經》一卷(阙。
)
右一部,凡一卷。
西域沙門祇多蜜所出。
傳雲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決定毗尼經》一卷(一名《破壞一切心識》。
)
右一部,凡一卷。
衆錄并雲于涼州敦煌出,未審譯經人名。
傳雲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新無量壽經》二卷(宋永初二年于道場寺出。
一錄雲,于六合山寺出。
)
《佛所行贊》五卷(一名《馬鳴菩薩贊》,或雲《佛本行贊》。
六合山寺出。
)右二部,凡七卷。
宋孝武皇帝時,沙門釋寶雲于六合山寺譯出。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
宋武帝時,黃龍國沙門昙無竭遊西域譯出。
《彌沙塞律》三十四卷(即釋法顯所得胡本,以宋景平元年七月譯出。
已入律錄。
)《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與律同時出。
)《彌沙塞羯磨》一卷(與律同時出。
)
右三部,凡三十六卷。
宋荥陽王時,沙門竺道生、釋慧嚴,請罽賓律師佛馱什于京都龍光寺譯出。
《雜阿毗昙心》十三卷(今阙。
)
右一部,凡十三卷。
宋文帝時,西域沙門伊葉波羅,以元嘉三年為北徐州刺史王仲德于彭城譯出,至《擇品》未竟。
至八年,更請三藏法師于京都校定。
《菩薩善戒》十卷(或雲《菩薩地》。
十卷。
)《優婆塞五戒略論》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相》。
)《三歸及優婆塞二十二戒》一卷(或雲《優婆塞戒》。
)
《昙無德羯磨》一卷(或雲《雜羯磨》。
)
右四部,凡十三卷。
宋文帝時,罽賓三藏法師求那跋摩于京都譯出。
《雜阿毗昙心》十四卷(宋元嘉十年于長幹寺出,寶雲傳譯,其年九月訖。
)
《摩得勒伽經》十卷(宋元嘉十二年乙亥歲正月于秣陵平樂寺譯出,至九月二十二日訖。
)《分别業報略》一卷(大勇菩薩撰。
)《勸發諸王要偈》一卷(龍樹菩薩撰。
)
《請聖僧浴文》一卷(阙。
)
右五部,凡二十七卷。
宋文帝時,天竺三藏法師僧伽跋摩于京都譯出。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或雲《普賢觀經》,下注雲,出《深功德經》中。
)《虛空藏觀經》一卷(或雲《觀虛空藏菩薩經》。
)
《禅秘要》三卷(元嘉十八年譯出。
或雲《禅法要》。
或五卷。
)《五門禅經要用法》一卷
右四部,凡六卷。
宋文帝時,罽賓禅師昙摩蜜多,以元嘉中于祇洹寺譯出。
《普耀經》六卷《四天王經》一卷
《廣博嚴淨經》四卷(或雲《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
右三部,十一卷。
宋文帝時,沙門釋智嚴,以元嘉四年共沙門賓雲譯出。
《般泥洹經》二十卷(阙。
)《摩诃僧祇律》一部(梵本,未譯出。
)
右二部,定出一部,凡二十卷。
宋文帝時,沙門釋智猛遊西域還,以元嘉中于西涼州譯出《泥洹經》一部,至十四年赍還京都。
《賢愚經》十三卷(宋元嘉二十二年出。
)
右一部,凡十三卷。
宋文帝時,涼州沙門釋昙學、威德于于阗國得此經胡本,于高昌郡譯出。
(天安寺釋弘宗傳。
)《雜阿含經》五十卷(宋元嘉中于瓦官寺譯出。
)
《大法鼓經》二卷(東安寺譯出。
)《勝鬘經》一卷(丹陽郡譯出。
)《八吉祥經》一卷(元嘉二十九年正月十三日于荊州譯出。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
《央掘魔羅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宋元嘉中譯。
)《相續解脫經》二卷(東安寺譯出。
)《第一義五相略》一卷(東安寺譯出。
)
《釋六十二見經》一卷(阙。
)《泥洹經》一卷(似即一卷《泥曰經》。
阙。
)《無量壽經》一卷(阙。
)《現在佛名經》三卷
《無憂王經》一卷(阙。
)
右十四部,凡七十六卷。
宋文帝時,天竺摩诃乘法師求那跋陀羅,以元嘉中及孝武時宣出諸經,沙門釋賓雲及弟子菩提法勇傳釋。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或雲《觀彌勒菩薩經》,或雲《觀彌勒經》。
)《觀世音觀經》一卷《禅要秘密治病經》二卷(宋孝建二年于竹園寺譯出。
)
《佛母般泥洹經》一卷(孝建二年于鐘山定林上寺譯出。
一名《大愛道般泥洹經》。
)
右四部,凡五卷。
宋孝武帝時,僞河西王從弟沮渠安陽侯于京都譯出。
前二觀先在高昌郡久已譯出,于彼赍來京都。
《念佛三昧經》六卷(宋大明六年譯出。
或雲《菩薩念佛三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