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二

首頁
    雜錄序宋明帝敕中書侍郎陸澄撰法論目錄序第一齊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錄序第二齊竟陵王世子撫軍巴陵王法集序 釋僧佑法集總目錄序第三釋迦譜目錄序第四世界記目錄序第五薩婆多部師資記目錄序第六 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第七弘明集目錄序第八十誦律義記目錄序第九 法集雜記銘目錄序第十 ○雜錄序 夫靈源啟潤,則萬流脈散,玄根毓萌,則千條雲積。

    何者?本大而未盛,基遠而緒長也。

    自尊經神運,秀出俗典,由漢屆梁,世曆明哲。

    雖複缁服素飾,并異迹同歸。

    至于講議贊析,代代彌精,注述陶練,人人競密。

    所以記論之富,盈閣以刃房;書序之繁,充車而補轸矣。

     宋明皇帝摽心淨境,載餐玄味,迺敕中書侍郎陸澄撰錄法集。

    陸博識洽聞,苞舉群籍,铨品名例,随義區分,凡十有六帙,一百有三卷。

    其所閱古今,亦已備矣。

    今即其本錄以相綴附,雖非正經,而毗贊道化,可謂聖典之羽儀,法門之警衛。

    足以輝顯前緒,昭進後學。

    是以寄于《三藏集》末,以廣枝葉之覽焉。

     ○宋明帝敕中書侍郎陸澄撰法論目錄序第一 論或列篇立第,兼明衆義者,今總其宗緻,不複擿分。

    合之則體全,别之則文亂。

     置難形神,援譬薪火。

    庾闡發其議,謝瞻廣其意。

    然桓譚未及聞經,先着此言,有足奇者,宜其綴附也。

    牟子不入教門,而入緣序,以特載漢明之時,像法初傳故也。

     魏祖答孔,是知英人開尊道之情;習生贻安,則見令主弘信法之心。

    所以有取二書,指存兩事。

    又支遁敷翰遠國,述江南僧業,故兼錄。

    《即色遊玄論》(支道林。

    王敬和問,支答。

    ) 《辯着論》(支道林。

    )《釋即色本無義》(支道林。

    王幼恭問,支答。

    )《不真空論》(釋僧肇。

    )《本無難問》(郗嘉賓。

    竺法汰難,并郗答,往反四首。

    ) 《郗與法濬書》《郗與開法師書》《郗與支法師書》《心無義》(桓敬道。

    王稚遠難,桓答。

    ) 《釋心地》(劉遺民。

    )《法性論》上下(釋慧遠。

    )《實相義》(釋道安。

    )《問實相》(王稚遠,外國法師答。

    ) 《問如法性真際》(釋慧遠,什法師答。

    )《問實法有》(釋慧遠,鸠摩羅什答。

    )《問分破空》(釋慧遠,鸠摩羅什答。

    )《實相論》(釋昙無成。

    ) 《實相通塞論》(釋道含。

    )《會通論》(支昙谛。

    )《支書與郗嘉賓》《會通論》上下(釋慧義。

    ) 《始元論》(釋僧宗。

    )《略論諸經》《勝鬘經序》(釋慧觀。

    )《百論序》(釋僧睿。

    ) 《百論序》(釋僧肇。

    )右《法論》第一帙(《法性集》十五卷)《涅槃無名論》(釋僧肇。

    )《佛性論》上下(釋僧宗。

    ) 《問涅槃有神不》(王稚遠,什答。

    )《問滅度權實》(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清淨國》(王稚遠,什法師答。

    )《涅槃三十六問》(竺道生。

    ) 《釋八住初心欲取泥洹義》(竺道生。

    )《與諸道人論大般泥洹義》(範伯倫。

    )《論經目》《大涅槃經序》 《辯佛性義》(竺道生。

    王問并竺答。

    )《佛性集》(釋慧靜。

    )《佛性論》右《法論》第二帙(《覺性集》七卷) 《道行指歸》(支道林。

    何敬問,支答。

    )《道行指歸》(雲是安公述,相傳雲。

    )《般若無名論》(釋僧肇。

    劉遺民難,肇答。

    )《問佛成道時何用》(王稚遠,什答。

    ) 《問般若法》(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般若稱》(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般若知》(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般若是實相智非》(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般若薩婆若同異》(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無生法忍般若同異》(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禮事般若》(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佛慧》(王稚遠,什法師答。

    ) 《問權智同異》(王稚遠,什法師答。

    )《問菩薩發意成佛》(王稚遠,什法師答。

    )《般若折疑略序》(釋道字。

    )《大品經序》(釋道安。

    ) 《大品經序》(釋僧睿。

    )《大智釋論序》(釋僧睿。

    )《般若經問論序》(釋慧遠。

    )《中論序》(釋僧睿。

    ) 《小品經序》(釋僧睿。

    )《合維摩诘經序》(支敏度。

    )《道行品注序》(釋道安。

    )《維摩诘經注序》(釋僧肇。

    ) 《毗摩羅诘經義疏序》(釋僧睿。

    )《自在王經後序》(釋僧睿。

    )《思益經義疏序》(釋僧睿。

    )《與釋慧遠書論真人至極》(荀問,釋慧遠答。

    ) 《與諸道人論般若義》(範伯倫。

    )右《法論》第三帙(《般若集》六卷)《問法身》(王稚遠,什答。

    )《問法身》(釋慧遠,什答。

    ) 《重問法身》(釋慧遠,什答。

    )《問真法身像類》(釋慧遠,什答。

    )《問真法身壽》(釋慧遠,什答。

    )《問法身應感》(釋慧遠,什答。

    ) 《問法身非色》(釋慧遠,什答。

    )《問修三十二相》(釋慧遠,什答。

    )《問釋慧嚴法身二義》(竺僧绯。

    )《丈六即真論》(釋僧肇。

    ) 《通佛影迹》(顔延年。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