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慧具足。
雲何得方便具足。
雲何得願具足。
雲何得力具足。
雲何得智具足。
雲何得菩薩如地。
雲何得如水。
雲何得如火。
雲何得如風。
雲何得如虛空。
雲何得如月。
雲何得如日。
雲何得如師子。
雲何調伏。
雲何了知。
雲何得如蓮華。
雲何得廣大心。
雲何得清淨心。
雲何得無疑惑心。
雲何得如海智。
雲何得微妙智。
雲何得智辯才。
雲何得解脫辯才。
雲何得清淨辯才。
雲何得一切有情歡喜辯才。
雲何得信順語。
雲何得正法語。
雲何得随法行。
雲何善入法界。
雲何住空境界。
雲何得無相行。
雲何得諸願離著。
雲何得慈身。
雲何得悲身。
雲何得喜行。
雲何得舍行。
雲何得神通遊戲。
雲何得離八難。
雲何得不忘失菩提心。
雲何得宿命智。
雲何得不舍善知識。
雲何得常離惡知識。
雲何獲得如來法性之身。
雲何獲得金剛真實之身。
雲何得大導師。
雲何得善知諸道。
雲何善說無颠倒道。
雲何得常安住妙等引心。
雲何著糞掃衣。
雲何持三衣。
雲何常坐不卧。
雲何常乞食。
雲何一坐食。
雲何食後不飲漿。
雲何受阿蘭若法。
雲何樹下坐。
雲何空地坐。
雲何死屍間住。
雲何節量食。
雲何随敷座。
雲何得相應行。
雲何持經。
雲何持律。
雲何持論。
雲何於軌範所行及威儀道而得具足。
雲何得離慳嫉二法。
雲何於一切有情起平等心。
雲何於佛如來善作供養承事。
雲何能摧伏諸慢。
雲何能廣多淨信。
雲何善知世俗。
雲何善了勝義。
雲何善知諸緣生法。
雲何知自。
雲何知他。
雲何能於清淨佛土中生。
雲何能離胎藏垢染中生雲何能得舍家出家。
雲何能得淨命自資。
雲何能得心無懈倦。
雲何得受諸佛教敕。
雲何獲得熙怡面相。
雲何得離颦蹙之相。
雲何得多聞。
雲何得正法攝受。
雲何得法王子。
雲何能得勝出梵王帝釋護世天等。
雲何能知有情心意。
雲何能知成熟有情諸有法式。
雲何能成智者,雲何能得常處妙樂。
雲何善知四攝之法。
雲何獲得妙相具足。
雲何得為他所依止。
雲何得如大妙藥樹。
雲何乃能勤修福行。
雲何善了諸變化事。
雲何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贊除蓋障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問斯為極善。
悲愍世間能令天人大衆獲善利樂。
能問如來如是等義。
汝今谛聽極善作意。
當為汝說。
於是除蓋障菩薩摩诃薩受教而聽。
佛言:善男子,菩薩若行十種施法。
即得布施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法施。
二者無畏施。
三者财施。
四者不求饒益果施。
五者悲愍施。
六者不輕慢施。
七者恭敬施。
八者供養承事施。
九者無所著施。
十者清淨施。
善男子,雲何法施。
謂若菩薩。
不以财利心。
自所受法即於他人随應教授。
不以希欲利養恭敬因故。
不望他人所知識故。
不求名稱故。
不以馀事因故。
但自思惟。
何等有情受諸苦惱。
我為蠲除即以是法。
亦複不懷希求之心。
無二平等為他宣說。
若複為王及與王臣之所宣說。
或為旃陀羅及旃陀羅子說法亦然。
何況馀諸人衆。
而菩薩行是法施時不起高心。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法施。
雲何是無畏施。
謂若菩薩自所嫌棄刀杖等器。
亦複教示他人令棄。
於彼一切有情。
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
如眷屬想及馀親愛知友之想。
何以故?菩薩作是思惟。
如佛所說,彼彼生中一切轉易。
於諸有情聚中。
未曾有不是父母及子并馀親愛知友。
乃至於彼微細情命之中。
皆為發起利益。
設自身肉尚亦與之。
何況馀諸大有情類。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無畏施。
雲何是财施。
謂若菩薩。
或見有情造極不善業。
即時以财攝彼有情由财攝已,是故令其於不善業而悉除斷。
於諸善業使彼安住。
菩薩作是思惟。
如佛所說,布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