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菩提。
菩薩所行布施。
除斷三種不善之法。
一嫉二慳三貪。
是故我於如來所受布施之法。
彼所布施而無高心。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财施雲何是不求饒益果施。
謂若菩薩所行布施。
不以希欲為因。
不以财利為因。
不以眷屬為因。
不以世間近事為因。
菩薩修持布施法爾如是,彼因彼緣所行布施。
遠離一切饒益果報。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不求饒益果施。
雲何是悲愍施。
謂若菩薩見諸有情受諸苦惱。
或饑渴者,或裸露者,或穢污殘缺之者,無主無救無歸無依之者,無福者等。
菩薩見已生悲愍心。
我為此等有情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念此無主無救無依歸等諸有情類流轉生死。
而我今當以何方便為此有情為主為救與作依歸。
作是念時。
菩薩由此悲心所逼。
即以方便随為攝受。
菩薩攝受彼等有情。
俱時所起善根而無高心。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悲愍施。
雲何是不輕慢施。
謂若菩薩行布施時。
不以輕重分别故施。
不以慢心故施。
不以毀謗故施。
亦不令他勞力故施。
不恃豪富驕恣故施。
不希名稱故施。
不恃多聞倨慢故施。
菩薩若行施時。
心必恭敬尊重。
專注供養親奉施之。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不輕慢施。
雲何是恭敬施。
謂若菩薩於軌範師親教師及馀所應尊重之者修梵行者,身極恭順心極尊重。
由恭順尊重故發言慰安。
合掌頂禮稽首承迎於其有情。
即以彼彼善相應事而普及之。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恭敬施。
雲何是供養承事施。
謂若菩薩或作佛事或法僧事。
若於如來塔像之所。
或掃去塵穢。
或嚴飾清淨。
或以妙香華及塗香等而為供養。
又或修治如來故壞塔廟。
是為佛事。
何名作法事。
所謂随聞何等法門。
即當受持書寫讀誦思惟修習。
及為他解說。
或以無颠倒相應修學。
是為法事。
何名作僧事。
謂以衣服飲食坐卧之具病緣醫藥奉施衆僧。
乃至但以少分清冷之水而為供施。
是為僧事。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供養承事施。
雲何是無所著施。
謂若菩薩行布施時起如是心。
我今所行布施。
不求天報或天之馀。
不求王報或王之馀。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無所著施。
雲何是清淨施。
謂若菩薩随其所說布施之法。
即起伺察。
如其彼彼起伺察時。
於布施法伺察得無過失。
無垢染無障難邪。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清淨施。
菩薩若能修此十法者,即得布施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戒法者,當得持戒具足。
何等為十。
一者别解脫戒行。
二者菩薩攝律儀戒行。
三者離諸煩惱燒然戒行。
四者離不深固作意戒行。
五者怖業戒行。
六者怖罪戒行。
七者怖非所取戒行。
八者堅固志意戒行。
九者無依著戒行。
十者三輪清淨戒行。
善男子,雲何是别解脫戒行。
謂若菩薩。
於諸如來所有經中。
或戒律中及馀學句所宣示處。
如善作意尊重大師所說,於一一法中如理修學。
不愛著氏族不愛著所見。
不愛著衆會。
無我人過失。
於彼學句中而生尊重。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别解脫戒行。
雲何是攝律儀戒行。
謂若菩薩作是伺察。
我於别解脫戒中。
不能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謂若如來於一一經中。
宣示菩薩所行及菩薩學句。
我當於彼如理修學。
何等是菩薩所行。
所謂菩薩。
無非處非方非時。
所行無非時。
所說無不知時。
無不知方。
無不知量。
何以故?或有有情。
於如來所生不信心。
為令彼等生信解故。
及彼有情随為攝護故。
菩薩自能圓滿菩提勝行。
善具威儀。
柔軟容緩。
不雜阓鬧。
趣寂止門極清淨門。
此是菩薩所行。
何等是菩薩學句。
謂若如來於一一經中宣示菩薩所學之法。
菩薩於中而生信順不生障難。
此是菩薩學句。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攝律儀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