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的“逆证”——鄂昌、胡中藻文字狱与《红楼梦》传说的关系

首頁
    中華文化既是氣象萬千,又是奇姿妙趣。

    例如,我們有時可以用“逆證”法而探知曆史上久經迷失、極難考究的重要課題的真相大緻若何。

    因此,對于雪芹撰著小說的若幹曆史情狀,也可以運用此法來窺測一二。

     什麼叫做“逆證”法?我指的是:一個晚出的、明知其不确的、但流傳甚久的說法,卻可以“掉轉來”證明早先的真正的曆史實際。

    此法既“逆”又“反”,所起來未必受人尊重,卻實在是一條不容輕忽的道理。

     我舉的例子是一樁“早著盛名”的文字獄與雪芹其人其書的一種微妙的關系,能給人以很新的思索線路與很多的文化營衛。

     這樁文字獄發生在乾隆二十年(1756年)。

    可是我們卻須溯源于雍正陰謀奪位這件醜聞上去。

    用兵力幫助雍正“成功”的是年羹堯與隆科多,但雍正把他們都鏟除了,單單感謝一人:張廷玉。

    張廷玉最了不起的“功勞”是親手修纂康熙《聖祖實錄》時将雍正如何陰謀奪位的一切破痕迹都消滅了,把史實作了最大的歪曲篡改。

    (這種歪曲篡改的“傳統”一直延續到《四庫全書》和《紅樓夢》的“對策”上去)雍正因此格外青眼,要把張廷玉日後“配享太廟”——唯一的漢人進入滿人祖廟的特大榮寵。

     雍正安排妥善,特以“四子”弘曆嗣位,而以張廷玉與鄂爾泰為“扶保幼主”的兩個主要輔政大臣。

     鄂爾泰,滿洲人,姓西林覺羅氏。

    原系内務府籍(奴籍),後因位居極品,官書正史諱言内務府出身:又因身後遭譴,貶旗降入鑲藍旗(八旗之最末旗)[注一]。

    鄂爾泰為人正直,在内務府時不肯去迎合雍正(那時還是皇子),反而受到雍正的佩服與信任。

    他在雍正手下也并無喪品敗德的惡迹,倒是很受人尊敬。

     兩位輔政大臣,人品性格太不一樣了,漸漸由“合不來”而發展為分朋樹黨。

    二人各有一班人“忠”于本黨本派,日演日烈,水火冰炭,其情狀朝野皆知,乾隆也很“了解”。

     張氏手下有張照、汪由敦等多人(張汪皆乾隆“書法”的代筆人),張黨人多智廣,鄂派常為所抑。

    鄂公則有徐本、胡中藻等人為之壁壘。

    (徐本與平郡王福彭等,同為乾隆初期主政大臣)鄂公雖後來也成了“軍事家”大将軍,實則從早就是一位愛文惜才、激揚文化的江蘇布政使,所以頗能吟詠,他的受知于康熙即由于作詩稱旨,因此,也就有了這種家風,子侄輩、幕客中,多有詩文之士。

    他又曆任主考,門下多士,亦自可知——這裡面就出了一個胡中藻。

     鄂爾泰卒于乾隆十年(1746)四月,張廷玉卒于乾隆二十年三月。

    張氏臨末惹惱了乾隆帝,遭到了很大的責辱,差—點兒被治罪。

    鄂派當然稱快。

    張黨之人,銜恨移怨,遂向鄂黨報複。

    便有人出了高招,将他們最恨也最怕的鄂公門生胡中藻選為目标,摘其所為詩句,羅織中傷,達于乾隆,乾隆竟為所惑。

    胡中藻其時官任内閣學士。

    鄂爾泰之大兄鄂善,有子名曰鄂昌,官至甘肅巡撫。

    中藻、鄂昌二人以世誼唱和往來的詩章,竟被人摘出“悖逆”之詞,于是一場文字大獄發作了[注二],——中藻坐斬,鄂昌“賜自盡”,抄沒了家産。

    乾隆極為震怒,連已死的鄂爾泰也怪上了,将他從賢良祠中撤位! 獲重罪之家,是沒人敢與之來往的,連至近親戚也不敢多走動,處境至難至慘,城中是住不下去的了,遂避居西郊。

    靠鄂昌之子鄂實峰做幕為生。

    鄂實峰晚年方娶了香山的富察氏之女為妻,于是安家于香山腳下健銳營一帶。

    實峰生子名少峰,二女西林春與露仙姊妹。

    他們家勢雖然敗落了,詩文的家風卻皎然不墜,都有很高的造詣。

     西林春是鄂昌的孫女,也是乾隆第五子榮親王永琪福晉(王妃)西林氏的内侄孫子。

    到道光三、四年間(1823)。

    西林春為了謀生,尋到老親榮王府,留下做了貝勒奕繪的姊妹們的詩文“教師”(實為家庭指點批改的女伴當)。

     奕繪(永琪之孫,榮郡王綿億之子)是個少年奇才,從很小就能詩善賦,也是個多情而不凡的貴公子,不久即與西林春有了感情。

    不用說,文藻才思,是兩位詩人詞客相互傾慕的引線。

     奕繪要想娶西林春為側福晉,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宗室納妾,隻許在本府所屬包衣(奴仆侍從)家女子中挑選,而西林氏是滿洲大姓,更何況她是罪家之裔。

    因此遭到了制度規矩與親友輿論的一緻否定。

    奕繪無奈,出奇計求助于府内二等護衛顧文星,也碰了壁(滿俗老輩家下人是可以訓導少主的)。

    最後,适值顧文星病故,其子顧椿齡接受了“請求”——将西林春假托為護衛顧文星之女,申報宗人府,這才得到批準。

    二人終于成為眷屬。

    這是滿洲文化史上的一段非常奇特的佳話故事。

    後來奕繪自号太素,西林春乃号太清——這就是西林春又稱顧太清的緣由,過去很多人都對此二名的關系無法索解,以至疑心她原是漢族,等等。

     我們知道了這些往事,又對雪芹之人之書有什麼交涉呢?這事情的年代比雪芹晚得多呀!(至少相差了六七十年) 說來有趣:正是這個晚出之人與事卻“逆”轉上去,與早些年的人與事發生了一種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